第一部分
考古学是怎么来的?

学术是时代的产物,如宋明的理学、清朝的朴学及清末民初的新学。时代是学术的基础,也给予学术以相应的任务。为什么会有考古学这门学科呢?通常的回答方式是回顾历史过程,即采用历史叙事的方法(historical-narrative approach),通过梳理事情来龙去脉来回答问题。这样的方法符合常识,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从逻辑上说,先发生的事情并不必然就是后发生的事情的原因,也就是说,除了历史叙事的方法,我们还需要从更多的维度上进行考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维的视角才能够帮助我们较为全面地了解事情。

过去十多年,我一直开一门叫“考古学思想史”的本科生课程,有的时候叫作“考古学史”,同时还讲授“考古学理论”(有时候叫“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生课程。在学习与研究考古学发展史的过程中,我提炼出来一个考察学术史的方法,叫作分层-关联的方法。它分为外部关联与内部关联两个角度,外部关联又分为时代背景、社会思潮与相关学科发展三个部分,内部关联则分为理论、方法与实践(有时称材料)三个部分。外部关联可以分开来看,也可以整合起来看。整合的看法类似福柯所说的“知识型”,为了便于理解,我通常称之为“时代精神”。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精神无疑是民族救亡,此时大谈风花雪月肯定是不合适的。内部关联同样可以整合起来看,科学哲学家库恩所提的“范式”的概念就是非常合适的一个。在考古学中,范式是指一定时期里学科以核心概念为纲领,以相关的支撑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形成了实践体系,我们把这种具有整体性的学科形态叫作一个范式(通常也说成是研究范式)。分层-关联方法还需要从纵横的时空维度加以考察,包括沿着时间轴考察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对不同地区的考古学发展进行比较。这个方法既有分也有合,既考虑时间也考虑空间,既注意历史叙事,也注意逻辑上分析,较为系统。其实不少研究者实际上已经部分用到了,只是没有将其提炼出来而已。

除此之外,我注意到在更高层面上,还存在限制我们认知的东西。许多人都看过电影《黑客帝国》,它的英文名是Matrix,在地质学中它指的是基质。这里说的更多是哲学层面上的意思,更接近于认知体系。中世纪基督教垄断了当时欧洲人的认知,教士们争论一个针尖上能够站多少个天使这样玄远的问题,也争论马嘴里有多少颗牙齿,但就是不去掰开马嘴看一看。清朝的金石学大家们梳理文献,考订文字,就是不去野外进行实地考察,亲手发掘一下,看看遗物的出土位置。古今中西是过去百多年来中国学术的一个根本问题,它就涉及Matrix,换句话说就是现代性的问题——中国需要现代化。现代化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点并没有争议,矛盾之处在于现代化本身源自西方,带有非常强的西方文化背景。我们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是否同时要西方化呢?过去一百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个想法实在太天真了,这样中国最终只能变成西方主导体系的附庸,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性作为一种Matrix具有全范围的渗透力,它不仅让我们以科学为圭臬,同时也以西方文化及其产品为高端(高等或高级)的追求。从Matrix的角度进行思考,是我们考察百年中国现代考古学发展史的必然选择。

这个部分将用三章的内容来简要回顾中西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因为现代考古学首先诞生在西方,当代考古学的主要流派也是以西方考古学的发展为基础划分的,所以拟以两章分别讨论考古学的前世与今生,然后再以一章内容讨论百年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