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死亡之思的缘起

死亡之思,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但凡个体觉察、联想、思考死亡相关的事情,并把它们与自己关联起来时,死亡就成了人类思考中可以把握的事情了。换言之,死亡就成了人们观察和思考的对象了。一般情况下,人们观察死亡,都不是直接对自己死亡的观察,而是见证他人、他物的逝去。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自己死亡的联想和思考。因为作为人类的一分子,作为万物中的一员,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通过经验归纳和逻辑推理,认识到自己也会死亡的事实。因此,死亡之思,无论是关于自己的死亡,还是关于他人的死亡,都不是一件太难理解的事情。对于人类来说,死亡之思普遍存在。尽管我们说死亡之思普遍存在,但是,并不是人类所有的死亡之思都是此处讨论的对象。我们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死亡之思能够深刻地改变人,导人向善。也就是说,泛泛地思及死亡,无关紧要地对死亡匆匆一瞥,附和性地承认死亡等,这些都不是这里所说的“死亡之思”。我们所谓的死亡之思,是指个体有意识地觉察到死亡必然到来,并且认识到自己必死无疑后,产生了死亡焦虑的情形。换言之,真正的死亡之思,必定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意识到死亡的必然性,第二,意识到自己的必死性,第三,对死亡的必然性与自己的必死性感到前所未有的害怕。这三个条件是我们判断死亡之思的准则。只有对死亡怀抱必然到来之信念的人,以及不再侥幸地认为死亡只是他人的事情,或许自己是个例外的人,才可能真正感受到死亡对自己的威胁,进而从死亡的命运那里解读出必然性的善意。我们只有处在这样一种不逃避、不左顾右盼、不心存侥幸的状态下,才能真正明了和承担起降临头上的善意的使命:这是我的使命,我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