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成长·党旗下·我的大学
- 燕语新声,北大启航:北京大学2023级新生军训优秀征文选编
- 户国栋 王欣涛主编
- 2597字
- 2025-03-25 14:15:31
医学部护理学院 田恩澍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情怀、有温度的党,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正是这份情怀和温度最真实的写照。
我对共产党员最初的认识来自小学时的一次手抄报任务。当时的主题便是:学习共产党员先锋模范精神。我记得,在姥爷接我放学时,我同姥爷聊起这一主题,姥爷浅浅一笑。没想到,回到家后,他便大笔一挥,题诗一首,成为手抄报的绝佳素材。那首我铭记心间的诗是这样写的:
一身凛然气,
两袖清廉风。
县委好书记,
立碑民心中。
没错,姥爷写的是焦裕禄,那个带领乡亲们变茫茫盐碱为葱葱绿林的兰考县委书记。那是我第一次听说焦书记的故事,兰考离我家很远,姥爷当然也没见过焦裕禄,但从那一抹浅笑、四行小诗中,却分明体会到姥爷这样的平民老百姓对一位共产党员真挚的尊敬与爱戴。由此,一个朴素的想法在我的脑海中诞生了:我也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
这样的认识在阅读高中课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时得到了一次飞跃。我始终忘不了焦书记临终前所说的那句话:“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字字微弱,又字字伟大而沉重,让在场的人们痛哭流涕,也让多年后的我热泪盈眶。当如今的兰考泡桐如海,当焦书记亲手栽下的幼桐已长成合抱大树,被兰考人亲切地称为“焦桐”,我明白,名誉从来与付出相称,拥戴从来与担当对等,而所谓的“超能力”,其实不过是一代代、一位位如焦裕禄一般的共产党员,以凡人的血肉之躯比肩神明,以共产党员的精神谱系为信仰,护佑一方人民,守护一片乐土。我闭上眼,江姐、王进喜、张桂梅等优秀共产党员的身影映入脑海,我不禁怀疑:有朝一日,我果真能像他们一样吗?平平无奇的我,能达到入党标准吗?
终于,在一个深夜的地铁站里,我再次找到了答案。我没能赶上最后一班回家的地铁,却已刷了卡,进了站。在我无奈之下想要刷卡出站之际,夜班的执勤人员走上前来,问明情况后主动将车费退回。当我的指尖触碰到硬币上的国徽,目光同时停留在执勤人员胸前的党徽上时,心中便不免泛起了涟漪:两块钱很少,一名地铁工作者很平凡,但彼时彼刻,那束由一位共产党员点燃的微光,却足以照亮暗夜里一颗黯淡疲惫的少年心。是的,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一件件大国重器举世瞩目,一项项工程建设蹄疾步稳,一场场国际合作深入开展……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时代之变下,共产党员的为民初心始终不变。我虽难以施展老一辈共产党员的“超能力”,却大可铭记之、学习之,争做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奋斗以恒,心系苍生,发一己之微光,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当盈盈微光汇聚,中国梦的百年炬火怎能不燃起熊熊烈焰?我定要抓住机会,快快入党!
耄耋之年的姥姥是一位一心向党、矢志不渝的老党员。于是,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我认真地向姥姥表明了我的入党决心。姥姥听后自然非常高兴,没过几天便写了洋洋洒洒一千字的发言稿,得到社区工作者们、邻居们、儿孙们的高度赞扬。发言稿的主题是“赶考”,结尾的句子是:“多好的青年,为他们点赞!我们的党,后继有人!祝党102岁生日快乐!”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中流何惧西风烈,砥柱堪当巨浪惊。南湖上曾经风雨飘摇的小小红船,如今已发展为乘风破浪的巍巍巨轮。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吾辈青年定当在党的领导下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尽己所能续写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鸿篇巨制!
后来,我顺利考入北大,并参加了北大的军训。北大从民族危亡的雾霭中走来,携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理想,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将先辈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荣光带到百余年后“开学第一课”的讲堂。未名之水,闪耀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博雅之塔,积淀着“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一座座亭台楼阁与参天古树,承载着北大深厚的历史底蕴;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次来校、六次回信,宣告着北大躬身入局、传承爱国基因、担当复兴重任的时代定位;一百余位元首政要的来访、“国际战略年”的主题设定,彰显着北大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对外开放、交流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视野……未名博雅,家国天下。觉醒记忆淬炼出觉醒精神,觉醒精神熔铸起觉醒力量,觉醒力量当奔赴强国梦想!
那么,静下心来想,身为护理青年,这“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般的强国梦,该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报国行呢?彷徨之际,袁晓宁师姐的宣讲给了我答案。庚子春节,逆行出征,面对质疑说道“出了问题我负责”。她在日记中写的一段话更让我印象深刻:“不过是一滴水,怀抱着玲珑的心,在爱与痛的地平线上仰望天使座右铭,我们带来一片爱的风景,让三米阳光洒满武汉,点燃生命勇气,吟唱生命长青,用爱创造奇迹!”北大医学部的校训是“厚道”二字,也是我入学后最先接触、最喜欢,也一直在思考的两个字。厚,曰深曰重,曰诚恳宽容,曰重视推崇;道,曰方向途径,曰法则规律,曰思想体系,曰方法技术。我所理解的厚道,是敬畏生命、崇尚自然、刻苦钻研、守正创新的科学精神;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把病人当作亲人的医者仁心;是生而为之,坚定信仰,不为世道所动,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初心不改;是“国有难,召必至,至必战,战必胜”,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毅担当。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医学,便该救死扶伤,守护人民健康。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对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军事、康复等领域的护理水平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护理学科前景广阔,护理青年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孔子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们拥有多年积累的学科知识和综合素养,又迈入了北大这座文化殿堂,有何惑?我们一心为民,用爱和温度护佑生命,有何忧?我们经历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云程发轫,万里可期,有何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明德为先,以厚道为蕴,以尚仁为本,以出新为常,吾辈青年当将个人理想追求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相结合,助力我国现代医学的高质量发展,也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贡献中国青年的智慧。
觉醒年代的号角雄音犹在,在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新一代北大青年正高歌猛进,让青春之声、梦想之声、北大之声、华夏之声,响彻寰宇,响彻时光的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