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回首十余年,漫山遍野皆是红
- 燕语新声,北大启航:北京大学2023级新生军训优秀征文选编
- 户国栋 王欣涛主编
- 2124字
- 2025-03-25 14:15:31
经济学院 陈一城
军训期间,我们接触到了“八一勋章”的获得者王忠心班长,乒乓球世界冠军丁宁老师,为国铸盾的钱七虎院士,以及许多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在讲座中,他们演讲的主题总是牢牢扣住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于是,我开始寻找,寻找我成长历程中的那些红色足迹。
在我的脑海里,慷慨激昂的国歌和高高飘扬的国旗是我对红色最初的印象。不过那个时候的我只觉得国旗高高飘扬的样子真好看,国歌的雄壮夹杂着激烈,给我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上小学时,胸前的红领巾成了我对党的第一记忆。当时我并不知道胸前的红领巾有什么含义,只是从老师口中得知,红领巾象征着党的领导,红领巾的红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染成的。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是在小学二年级的国庆假期里,我待在老家的屋子里看着电视,打开门就可以看到金黄的水稻。当时有风吹来,稻子弯着腰,稻穗在相互摩擦中“沙沙”地响,电视上正播放着《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稚嫩童声和稻穗的“交响乐”混在一起,我的内心突然被一种无法言说的感觉填满,电视里正冉冉升起的国旗似乎有了之前从未有过的含义。军训期间重温《歌唱祖国》,让我重新记起了这段经历,我突然明白,升起的国旗还意味着丰收的时节,意味着崛起的年代,意味着需要奋斗的时光。
小学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有关党的书籍是一本名叫《雷锋的故事》的漫画书,现在我还依稀记得其中的一些故事。比如,雷锋每个月都会把大部分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开车时不小心撞死了老百姓的鸡鸭,他会坚持赔偿;乘坐火车时,他会主动给年迈的乘客让座。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雷锋的勤劳能干、无私奉献、勇担责任。小学课文里还有许多描写军人党员伟大形象的文章,让我印象深刻。比如《狼牙山五壮士》《金色的鱼钩》令我感受到了狼牙山五壮士的绝不屈服,感受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关爱战友的军人形象。
在此次军训中,王忠心班长分享了他在军营里几十载的生活经历,其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他说:“我舍不得离开军队,舍不得离开那些我照料了许久的武器。”我情不自禁地联想起《小王子》中的一句话:“正是因为你在玫瑰身上花费了太多时间,才让你的玫瑰变得如此宝贵。”正是王忠心班长在军队里的无私奉献,才让他驻扎在军队里的那颗心更加纯粹。在他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积极进取、苦练本领、尽忠职守的活雷锋形象。
陈强警官在此次军训的讲话中分享了自己在维和过程中与死神搏斗的艰苦岁月。陈强警官在维和时担任射击指导,展现了中国警察的实力,维护了国家尊严。同时,陈强警官在米兰巡逻时,对中国游客关于“为何这里有中国警察”这一疑问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他说:“祖国时时刻刻保护着中国人民的合法权益。”我不禁心潮澎湃。正是因为有王忠心班长、陈强警官这样无私奉献、尽忠职守的人,我们才有了最美的人间灯火、阖家团圆。
成长的足迹蔓延至中学,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初读这本书,属实有点难以理解,但读到后面,越来越有味道。在书中,我看到了和蔼可亲的周恩来,英勇发动兵谏的张学良和杨虎城,同战士打成一片的朱德,指点江山的毛泽东。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感受到一股引力,正把我拉进书中去看看这些伟人的样子。在参观北大红楼的时候,在毛泽东的主题展厅里,我再次看到了《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对毛泽东的描述:充满智慧,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毛泽东大概就像红星一样照耀着中国吧!
中学时期还有一篇文章让我难以忘怀,叫做《十八岁的李响》,讲的是十八岁的李响作为炊事员在南泥湾开荒,因过度劳累而牺牲,其孙子李游给南泥湾引进石墨烯技术的故事。而此次军训中,给我们分享参军或支教感受的学长学姐们,像极了为南泥湾开荒尽心尽力的李响,像极了从爷爷手里接过接力棒,继续为南泥湾做贡献的李游。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人的薪火相传,正是因为红色基因的传递,才总有人站出来替我们抵挡大江奔流,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岁月静好。
时间滴答,中学时光静悄悄地流过,我拿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临行前,村里、镇里、县里的亲戚朋友们多次叮嘱我,要不忘来时路,跟随党的领导,回报家乡。在这几年的经历和人们的叮嘱中,我愈发感觉到身上的责任之重,这责任的轮廓愈发清晰,它红润的底色也愈加明朗。
来到北大,目光所及最多的颜色就是红色。这红色恰到好处,温润沉稳,让人想要接近,但又不显得浮夸,不骄不躁,就像冬日里的太阳般温暖和煦。军训期间,我对北大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心中欣喜于自己居然与许多伟人在同一所学校求学,跨越百年呼吸着同一片空气。曾经那些教科书上的名字突然变得如此鲜活,似乎触手可及,想到这里,我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学唱《燕园情》的时候,歌词中的“红楼飞雪,一时英杰”深深地触动了我;当唱到“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时,我感受到了北大人心怀家国天下的情怀;当唱到“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时,我感受到了北大人的自信和实力,豪迈之情在心中喷发。兴奋之余,我的内心多了一股平静,作为一名北大新生,我也应当担起一份属于我自己的责任。
回首近二十年的成长历程,没有一处缺少红色,没有一处的红色不鲜亮,但北大的红色更为特殊,更为具体,也更为关键。我愿以北大红为底色,继续红色的旅途,书写自己的青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