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蒙与理性:西方近代早期人性论的嬗变
- 尚新建 杜丽燕
- 2479字
- 2025-03-28 12:47:06
一、关于文艺复兴
如果从14世纪算起 (也有学者从12世纪算起),文艺复兴距今已经700余年了,然而,把文艺复兴作为一个历史时期来看待,却是18世纪以来的事情。 18世纪中叶,伏尔泰率先提出文艺复兴概念,1但是他没有系统阐释文艺复兴问题。 19世纪中期,布克哈特的鸿篇巨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问世,把文艺复兴视为一个独立的历史时期,由此开启系统研究文艺复兴之先河。在该书问世之后将近一百多年间,布克哈特的作品受到诸多质疑,否认文艺复兴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呼声也一直存在。
有些西方史学家之所以否认文艺复兴是一个历史时期,是因为他们有一个习惯,即通常愿意找到一个明显的历史事件作为一个时代的开端。战争、权力更替等重大历史事件,都有可能成为划分历史时期的依据。文艺复兴却有所不同,它是以文化作为时代的标记,而这文化却是古典文化的复兴或再生。哈伊指出,文艺复兴“本身包含有一个关键的含义—— ‘再生’”。2 把“再生”当作一个历史时代,确实让习惯于用军事、战争、政治事件划分历史的西方史学家难以接受。
1959年11月,学者云集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举行文艺复兴暨纪念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百年学术研讨会,大有对文艺复兴研究振兴之势。由此开始,把文艺复兴作为一个历史时代的观点,成为西方学界的共识。文艺复兴作为一个历史时代的意义在于:它不同于中世纪,也不同于近代。西方世界由此走出中世纪,并且由此进入近代。它是一个独立的历史时期。
说文艺复兴即“再生”或“恢复”,最早是由彼特拉克倡导的。经过布克哈特的系统阐释,这一结论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仅就词源学而言,Renaissance之“ naissance”为产生、出生、产生处、发源地,“ Re”为重新、再生。文艺复兴的字面意思,有回到发源地、再生之意。其实人们对于文艺复兴的解释,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再生和恢复是试图回到两希文明,这是文艺复兴的初衷,其结果却不是回到过去,而是走向未来。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明实现了人的再生和世界的再生,也称“人的发现”和“自然的发现”。
复兴古典、回到两希文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一种是嗜古癖,另一种是借助古典,破解当时的问题。
嗜古癖者们奉古典为图腾,带着宗教般的狂热,亦步亦趋地膜拜、效仿古典。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曾对这一倾向进行了尖锐地批评:“1400年以后人文主义的迅速发展破坏了人们的天赋本能。从那时起,人们只是靠古代文化来解决每一个问题,结果是使文学著作堕落成为仅仅是古代作品的引文。”3 在人文主义者占主导地位的学校,对于古典文化的热情,主要表现在学习拉丁文、逻辑学、修辞学等方面,追求文字的华丽、奇特和惊人,甚至达到病态的程度。效仿古典文化,成为效仿语言、逻辑、对仗,这种外在的模仿,使复兴古典流于形式。一个人文主义者之所以对教皇或君主来说不可或缺,“是因为他有两项用途:即为国家草拟公函和在公开而庄严的场合担任讲演”。4 “倾听”为人们的主要生活享受之一,演说家亦成为当时最耀眼的明星。
模仿古典,也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方式。这一时期出版的作品,常常采取对话的形式,即便写论文也是如此。大多数作家、演说家,其作品的特征是对古典文献旁征博引,可以说这是一种洋八股。文艺复兴确实由复兴古典开始,然而,复兴古典并不等于,也不可能等于单纯地复古。因为文艺复兴所面临的问题是当下的,复兴古典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这一目标决定了文艺复兴不可能是纯粹的复兴古典。无论过去在人们心目中多么美好,人们都回不到过去。不仅如此,“我们也不能毫无批判地接受这样的看法,即人们对古典文物兴趣的扩大和古典拉丁文的复活,其本身就构成与过去的断然决裂”。5 无论任何时代,单纯地为复古而复古都是一种无效、无用的劳动。文化是活的力量,扎根于人的现实生活。今人已经回不到过去。对过去文化的传承,是一个让历史活到今天的尝试。按照尼采的说法,让历史活到今天,需进行批判的传承,即把古典文化有生命力的东西挖掘出来,使之适应今天的现实生活。只靠几个迂腐文人摇头晃脑咂吧之乎者也,不是传承文明,而是嗜古或自恋。
也有另外一类人,他们并不单纯地模仿古典形式,而是传承古典精神,他们像古代人一样,“是为市民而写作的市民”。6 他们创作的目的是给同代人以精神享受。“在这些条件下所产生的最好的作品不是模仿而是自由创作。”7 正是通过他们的自由创作,古典文化的精髓焕发生机,并为解决当时的问题提供了文化蓝本。
文艺复兴时期,其“当下”的问题是什么?从14世纪的意大利开始,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是一个漫长的黑暗时期,没有修辞学,没有诗歌,没有伟大的雕塑和绘画作品。如蒋百里先生所描述的:“中古时个性不发达,其个人生活附属于团体以自存。精神上有宗教之束缚,物质上受封建制度之压迫。”8 人们对于中世纪封闭、僵死、教条的氛围极为不满,渴望走出黑暗,寻找光明。也确实有不少人是为复古而复古,流于对古代单纯的模仿。但是,文艺复兴真正的成就并不在于回到过去,而是在回归古典的过程中,找到了破解当时问题的钥匙。如果说回归古典是开端,那么运用古典文明解决当时的问题则是正途。走出中世纪封闭僵死的氛围,是文艺复兴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也是它的灵魂所在。
文艺复兴时期为欧洲以及整个近现代世界的最大贡献是什么?无疑是人的发现和自然的发现。人的发现究竟指什么,笔者认为,指的是独立的、自由的个人之产生。
1伏尔泰:《风俗论:论各民族的精神与风俗以及自查理曼至路易十三的历史》中册,梁守锵、吴模信、谢戊申等译,郑福熙、梁守锵校,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247页。
2丹尼斯·哈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李玉成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第28页。
3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00页。
4同上书,第226页。
5G. R.波特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第1卷):文艺复兴 (1493—1520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组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4页。
6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第245页。
7同上书,第253页。
8蒋百里:《欧洲文艺复兴史》,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