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天子诏,宣其入京,此阳谋也[求追读]
- 三国:昭烈女婿,三造大汉
- 凤溪凰跃
- 2102字
- 2025-04-06 01:14:01
“主公可是为新野守将一事忧心?”
身后传来温润的声音。
刘备回头,见夏侯博披着狐裘大氅踏雪而来,貂毛领子上还沾着几片未化的雪花。
“正是。”
刘备轻叹一声,眉间川字纹更深了几分。
夏侯博拂去肩头落雪,目光投向远方的淯水,点头道:
“新野乃荆北咽喉,水陆要冲,需得步战,骑战,水战皆通之将。”
刘备接过话头,手指无意识地拍打着城墙,语气肃然:
“云长、翼德虽勇…却不通水战。”
“荆州水网纵横,将来用兵,水师至关重要。”
“他们二人无论谁镇守新野,都无法操练水军。”
夏侯博顺着刘备的目光望向南方,忽然轻笑道:
“其实有一人最是合适,只可惜…”
刘备摇头苦笑:
“子渊是说甘兴霸?”
“他礼物倒是收下了,却始终不给个准话。”
“这般作态,不知想什么?”
夏侯博闻言,正色道:
“主公,依博看来,甘宁这般态度,并非是坏事。”
“嗯?”
刘备挑眉,目光紧紧凝视着城上堆积的雪,问道:
“此话怎讲?”
夏侯博略做沉吟,拱手道:
“甘宁既收礼物,却迟迟不肯表态。”
“依在下看来,此人心中已有归附主公之意,只是…”
“只是什么?”
“其一,他在观望荆南战局,看刘表能否平定叛乱,其二…他在观望主公有没有明主之风。”
刘备闻言,目视远方,苦笑道:
“这甘兴霸,倒还真像子渊所说,胸有大志,不轻易择主。”
城上寒风吹过,凛冽刺骨。
夏侯博见状,低声道:
“主公勿忧,待我军在南阳立足,不怕此人不来投!”
听闻这番安抚,刘备摆摆手,目光投向江边,笑道:
“我非忧虑,只是感慨这乱世之中,人人都要权衡再三啊。”
话到此处,夏侯博忽然展颜一笑,说着:
“主公也不必忧心,虽说甘宁未至,但我军中并非没有水战良将。”
“哦?”
刘备眼中顿时闪过一道亮光,连忙相问:
“何人?”
“关将军!”
夏侯博斩钉截铁,语气坚定道。
“云长?”
刘备眉头微蹙,满怀疑惑道:
“我与云长相识十多载,可从未听说过他通晓水战…”
夏侯博见状,险些笑出声来,心想那之前你们都在北方游荡,关二爷就算有这个能力也无施展空间啊!
不知道不是很正常?
但他熟知历史,很清楚关羽的水战天赋并非天生,而是后天的。
南下荆州以后,一步步历练出来的。
可以说,关二爷适应环境是极强的。
历史上能练出令曹、孙两家都颇为忌惮的荆州水师,那足以证明关羽的学习能力。
他整肃神色,郑重道:
“前番若无关将军所构建的左右二营防线拱卫新野,互为犄角之势,以及十重鹿角的防御。”
“这足以证明关将军颇有大将之风。”
“博相信以他的能力,在这汉水也定能很快适应,并训练出水师。”
“主公应该给关将军这样的机会。”
他当初提议招揽甘宁,便有为练水军提前做准备的心思。
只是这人一时半会不来,那重任也只能交给关二爷了。
刘备沉吟良久,“啪”的一拍城墙,颔首道:
“善,就依子渊之见。”
确定好新野守将人选,他面上忧虑方才渐渐散去,眉间郁结终于舒展,嘴角噙着一丝如释重负的笑意。
次日清晨,校场点兵时,刘备表关羽为荡寇将军,亲自为其系上绶带。
随后命其领万人屯驻新野,拱卫防线。
“弟必不负兄长所托。”
关羽丹凤眼微眯,长髯在寒风中飞扬,身后新野大营的旌旗猎猎作响。
此刻刘备才恍然领悟,当初夏侯博力劝他北上之时,要趁机向朝廷上表争取一州方伯的官职。
这不左将军,外加豫州牧的作用不就体现了嘛。
名正言顺的表奏麾下幕僚一些职务。
防务安顿完毕。
一两日后,刘备率大军北归穰城。
荆州以北战事也以二刘的议和,暂时告一段落。
而刘表见刘备退兵过后,也再度命蔡瑁为主将,挥师南下江陵,主导战事。
…
荆州战报呈至许都时,司空曹操正于府上批阅军务。
竹简展开的刹那,他捋须的手指突然僵住。
“好个刘玄德!”
曹操拍案而起,案几被拍得震响,惊得从旁侍从面露惧意,浮现一丝惊诧之色道:
“仅凭两万兵马竟能在刘表眼皮底下夺了南阳?”
铜雀灯的火苗在他眼中跳动,映出一张阴晴不定的脸。
他突然冷笑起来,那笑声让堂下众人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大耳贼…”
曹操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手中情报已被攥得变形,厉声道:
“我表你为左将军,豫州牧,让你屯驻小沛,牵制徐州吕布。”
“你倒拿去荆州发展?”
好半响后,他缓缓抬眼,目光扫过堂下两侧众人,说道:
“据最新消息,刘备已收服张绣所部,又与刘表议和,掌控南阳郡。”
“诸位以为,我方要如何应对?”
此言一出,他神情也颇为严肃。
南阳郡距颍川郡近在咫尺,他可不敢大意。
要是置之不理,日后刘备一旦势力壮大,趁他讨伐四方时,举兵袭许。
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言语吐落,府内众人各自窃窃私议着。
片刻后,荀彧不动声色的出列,拱手道:
“彧有一策,或可令刘备进退两难。”
曹操身子微微前倾,惊道:
“哦?文若有何良策?”
荀彧神色从容,淡然道:
“以天子名义下诏,诏刘备进京,令其入朝为官,陪伴天子左右。”
“一旦他入京,那便如笼中之鸟,任由主公控制了。”
此话一出,曹操目光凝重,语气中流露着一丝担忧:
“好计倒是好计,可那刘备又岂会放弃兵马进京?”
荀彧神色淡然,声音不疾不徐,却字字如钉:
“主公,听闻刘备常以汉室宗亲自居。”
“若拒天子诏…便是自觉于忠。”
“届时天下士人,谁还会投效这不忠不义的汉室宗亲?”
“此乃阳谋也!”
一席话落。
曹操听罢,放声大笑,惊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
“好个诛心之策!”
他猛然高声道:
“文若,拟诏。”
“我倒要看看,这织席贩履之徒,敢不敢拒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