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颜良文丑赶到
- 穿越三国:开局成了太子
- 倔强的小蜜蜂
- 3743字
- 2025-04-07 22:42:54
听到许褚的提问,诸葛玄、文直、成圣三人皆满怀好奇,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刘赟身上。刘赟心中暗自思量,这相同的问题已然被问及两次,但此番,他自觉已能从容应对。回想起与诸葛玄共商对策之时,对方也曾有过此般疑问:“为何我们不依托城池固守,反而要与黄巾军在旷野之上展开对决呢?”
刘赟内心深处始终坚信麾下几位将军的勇猛与战力,认为他们足以在野外与黄巾匪军一决高下,然而,他并不想仅仅给予诸葛玄一个敷衍塞责的回答。于是,他细心地剖析了攻城的种种弊端以及野战对抗黄巾军的优势,一番条理清晰的阐述之后,诸葛玄频频颔首,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此刻,刘赟便将给予诸葛玄的答案加以提炼,向许褚、诸葛玄、文直、成圣等人娓娓道来:
“首要之点,在于对方乃是土匪之众。倘若来袭之敌非是土匪,而是意图侵占南溪与徐州的正规敌军,那我们自然应当紧闭阳都县城门,坚守不战。然而,眼下进犯阳都县的乃是土匪。他们此番前来,大抵是为了掠夺阳都县的粮食、牲畜,荼毒妇女。倘若我们紧闭城门,城内的百姓与官署虽能得以保全,但城外村庄的黎民百姓却难以逃脱土匪的荼毒。即便日后派人前往各村庄通报土匪来袭的消息,也并非所有人都会选择进城避难。定会有人因割舍不下赖以生存的村庄,执意留守以保卫家园。如此一来,土匪便能肆意掠夺城外村庄,欺凌村庄中的妇女,抢走粮食与牲畜,而后退回青州。我身为皇亲国戚,深知在场诸位与陛下的子民并无二致。虽说我并非南溪世子,但绝不能坐视与陛下子民无异的百姓遭受土匪的劫掠与虐待。因此,我决意要在土匪抢劫村庄之前,于田野之上将他们彻底制服。”
许褚、诸葛玄、文直和成圣听后,纷纷低下头去,似乎对刘赟的回答深感认同。曾在先前战斗中与黄巾军有过交手的许褚和文直,更是面色涨红,情绪激昂,显然被这番言辞激起了昂扬的斗志。
“再者而言,倘若我们只是依托城池坚守,虽能免受土匪太大的伤害,可一旦此次让土匪全身而退,他们日后必定会再次觊觎南溪。我们自然希望能将这些土匪彻底镇压,即便不能将他们一网打尽,也务必要给予他们沉重的打击,让他们从此再也不敢打南溪的主意。我对跟随我的将军们的勇气与胆识深信不疑。”
许褚和文直抬起头,满含敬意地望着刘赟。刘赟继续说道:“我早已见识过陈到将军的英勇与武艺,晋国的士兵更是强大无比,足以与任何其他军事力量相抗衡。阳都县的年轻人为了保护家乡与家人,也定会奋勇作战,所以我坚信我们能够成功制服土匪。”
许褚和文直一脸感动地看着刘赟,一旁的诸葛玄亦是如此。刘赟心中暗自思量,这诸葛玄为何如此动容,莫非是听到阳都县的部下们要英勇战斗,深受触动?
就在刘赟思索之际,许褚向他深深鞠躬,高声喊道:“世子殿下,今日我终于明白叔父为何让我侍奉于您。能为殿下效命,是我的荣幸,我已别无所求。从今往后,我定当如影随形,为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紧接着,文直也向刘赟跪拜道:“我奉父王晋王刘崇之命前来侍奉世子殿下,从今以后,我必遵从您的旨意,对您忠心耿耿,绝无二心,誓死效忠!”
“若世子殿下不嫌弃,我愿终生侍奉,誓死追随!”诸葛玄也表明了心迹。
“我真是得遇良才啊!”刘赟心中欣喜异常,面上却尽量保持镇定,用沉稳的声音说道:“能得到诸位如此英勇的将军与聪慧之士的效忠,我深感欣慰。我定会努力成为不负诸位信任的主公。待我们制服了土匪,定要一同举杯,畅谈心事。”
众人再次宣誓效忠后,刘赟看向成圣,说道:“成圣,我看你绝非池中之物,难以担当小小下级军官之职。我把阳都县的士兵交予你,你务必要拿下那伙土匪。待胜利之后,我定要与你开怀痛饮,听你讲述你的传奇故事。”
成圣跪地高呼:“殿下,我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刘赟详尽地说明了行动计划,给众人一一分配好任务后,便将阳都县的士兵和武装人员派往诸葛家的府邸。
诸葛家府邸内,早已备好了香喷喷的米饭和热腾腾的汤水。将士们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品尝着美味可口的小菜,随后便踏上了征程,向北进发。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县衙,剩下的将士们将物资装上马车,运往诸葛家时,天色已然大亮。接到武器全部装车完毕的报告后,刘赟翻身上马,说道:“我要前往诸葛家。在那里用过早饭,便即刻启程。”
“谨遵世子殿下命令。”众人齐声应道。
此时,留在郡衙的只有许褚、文直、诸葛玄,以及一直护送刘赟的诸葛家的年轻人。
就在刘赟骑马准备出发之时,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紧接着,传来呼喊声:“殿下,我等来了!”
“殿下,我是颜良,我到了!”
只见颜良和文丑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来到县衙。刘赟满心欢喜,连忙下马,迎上前去招呼道:“欢迎,欢迎!见到二位,我甚是欣慰。”
“只要是世子陛下的命令,天涯海角,我等也定当义无反顾地前往。”颜良说道。
“我也是一接到通知,便马不停蹄地赶来了。”文丑附和道。
原来,在故乡南阳,颜良与文丑受到了亲朋好友的热烈欢迎。他们正举杯共饮,庆祝着返乡的喜悦之时,一封由刘赟派遣专人送来的信件悄然抵达。那位来自诸葛家的小伙子,在夜幕的掩护下,快马加鞭地赶到了南阳,抵达时已是月挂中天。颜良与文丑在确认信件确为刘赟所寄后,立刻从座位上站起,招呼上平日里一同闯荡江湖的同乡,连夜启程赶来。
就在颜良与文丑气喘吁吁,兴奋地讲述着昨晚的冒险经历时,与他们一同从南阳出发的老乡们也陆续抵达了郡衙。这群年轻人共有三十二名,个个身材魁梧、勇猛果敢,刘赟看在眼里,心中充满了喜悦。
刘赟先让颜良、文丑以及南阳的这群年轻人挑选自己心仪的武器,随后一同前往诸葛家的宅邸。这群奔波了一夜的小伙子们,没一会儿就将碗中的饭菜吃得一干二净,还嚷嚷着要再添一碗。诸葛家的女仆们见状,赶忙为他们添上米饭,端上热腾腾的肉汤。
等颜良、文丑等人吃饱喝足,满头大汗之时,刘赟下令让他们去洗漱,并语重心长地说道:“马上就要上战场了,你们得先把身子洗净。上战场前,身体务必保持洁净,否则难以集中精力。”
颜良、文丑以及南阳的老乡们纷纷脱下被汗水浸湿的衣物,舀起水来,往身上泼去,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洗漱完毕,他们换上诸葛家为他们准备的新衣服,刘赟又亲自为他们每人发了一套皮甲。
刘赟深知颜良与文丑的勇猛无敌,同时也希望与他们一同前来的老乡们能在战场上大展身手,便打算让他们担任先锋。当众人收到铠甲时,纷纷向刘赟表达感激之情。刘赟微笑着说道:“我们已然掌握了山贼的位置和动向,也制定了周密的应对之策,此战对我们而言并非不利。然而,我们需要一位先锋队长,能在先锋部队中奋勇杀敌,鼓舞我军士气,震慑敌军。”
刘赟的话还未说完,颜良与文丑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大声喊道:“我们愿意毫无畏惧地站在先锋军的最前列,奋勇杀敌!”
“我定要作为先锋队的队长,勇往直前,斩杀敌人首级!”他们异口同声地喊道。
“你们的勇气可嘉!带领与你们一同前来的老乡们,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吧!”刘赟赞赏地说道。
颜良与文丑几乎同时高呼:“世子,多谢您的信任!”
与颜良一同前来的老乡们也是热血沸腾,听到要冲锋陷阵,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惧和犹豫,反而纷纷举起武器,大声应和。刘赟见状,既为他们的勇猛感到惊叹,又深感安心。他心想:“他们看似粗犷豪放,但能与颜良一同闯荡江湖,想必都不是寻常之辈。若有机会,定要将他们带回晋国,为国效力。”
就在南阳的部下们准备战斗之时,早已在诸葛家府邸等候多时的将士们也纷纷拿起武器,向北进发。
想当年黄巾之乱时,负责剿灭冀州、青州一带黄巾盗匪的是北中郎将卢植。卢植一心为国平乱,却因拒绝宦官的索贿而遭到恶意诬告,最终被免官。接替卢植担任东中郎将的是河东太守董卓。然而,董卓却被黄巾军打得大败而逃。汉朝廷无奈,只得征召皇甫嵩前往冀州镇压黄巾军。皇甫嵩不负众望,在广宗(冀州安平郡广宗县)、下曲阳(冀州巨鹿郡下曲阳县)等地大败黄巾军,成功镇压了黄巾之乱。太平道主张角死后,其弟张宝代领黄巾军继续起义,但最终还是被官军处死,黄巾起义至此被彻底镇压。
然而,黄巾之乱虽已结束,汉朝政权却并未因此而焕然一新。百姓的生活依旧困苦不堪,那些为躲避官军清剿而逃入深山的黄巾军残部,再度蠢蠢欲动。原本生活艰难的普通百姓,为求生存,也纷纷加入黄巾军的队伍之中,使得土匪势力再次壮大。
那些躲避官军围剿、逃入深山的黄巾军残余势力,在官军撤离后纷纷返回村庄。再加上饱受腐败官员严苛赋税、强迫劳役和不公待遇的农民也加入其中,土匪队伍愈发壮大。他们小股部队劫掠村庄,大股部队则公然抢劫衙门,无恶不作。
曾经进逼汉都洛阳的黄巾军贼寇,虽不敢再轻易进犯洛阳和周边地区,但在冀州、青州一带仍有相当数量的黄巾军贼寇在活动。他们小股部队四处劫掠,大股部队则公然与官军对抗。
活跃于冀州、青州的黄巾军首领张曜(并非吕布部将张辽,而是黄巾军的首领),听闻徐州土地肥沃、粮食富足,便率领一万余人向徐州进军。他们从青州出发,向阳都县进发,前一晚在阳都县北三十里的河边(沂河)扎营。太阳升起后,他们用过早饭,便再次向南进发。
这支黄巾军人数众多,足足有上万之众。然而,他们毕竟不是正规军,行军速度并不快,行进时也毫无队列可言。众人各自前行,队伍杂乱无章。不过,在队伍中央,张曜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他周围有大约一百名手持武器的侍卫紧紧护卫着他,为他保驾护航。
张曜骑着马,悠然自得地欣赏着周围的景色。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赶来,向他汇报着前方的战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