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卷一百一十二·北·齐武成帝纪

世祖武成皇帝高湛,是神武皇帝高欢的第九子,孝昭皇帝高演的同母弟弟。他仪表堂堂、风姿卓越,神武皇帝对他格外宠爱。当时神武皇帝正在招抚远方的部族,便为高湛聘娶了蠕蠕太子庵罗辰的女儿,号为“邻和公主”。那时高湛年仅八岁,却穿戴端正严整,神情闲适高远,无论是中原人士还是少数民族都为之惊叹。元象年间(公元538 - 539年),高湛被封为长广郡公。天保初年(公元550年),他进爵为王,被任命为尚书令,不久兼任司徒,又升任太尉。乾明初年(公元560年),杨愔等人暗中对他疏远猜忌,让他担任大司马,兼任并州刺史。高湛与孝昭帝高演谋划诛杀了那些执政大臣后,升任太傅、录尚书事,兼任京畿大都督。皇建初年(公元560年),他进位为右丞相。孝昭帝前往晋阳时,高湛凭借皇室至亲的身份留守邺城,政事都交给他处理。皇建二年(公元561年),孝昭帝驾崩,留下遗诏征召高湛入朝继承皇位。高湛抵达晋阳宫后,在崇德殿为孝昭帝发丧。皇太后命令有关部门宣布遗诏,左丞相斛律金率领百官恳切劝进,经过三次奏请,高湛才答应即位。

大宁元年(公元561年)冬十一月癸丑日,高湛在南宫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将皇建二年改为大宁元年。乙卯日,任命司徒、平秦王高归彦为太傅,任命尚书右仆射、赵郡王高睿为尚书令,任命太尉尉粲为太保,任命尚书令段韶为大司马,任命丰州刺史娄睿为司空,任命太傅、平阳王高淹为太宰,任命太保、彭城王高浟为太师、录尚书事,任命冀州刺史、博陵王高济为太尉,任命中书监、任城王高湝为尚书左仆射,任命并州刺史斛律光为右仆射,封孝昭皇帝的太子高百年为乐陵郡王。庚申日,下诏派大使巡视天下,考察政治的好坏,询问百姓的疾苦,提拔举荐贤能之士。这一年,是北周武帝保定元年。

河清元年(公元562年)春正月乙亥日,高湛从晋阳回到京城。辛巳日,在南郊举行祭祀。壬午日,祭祀太庙。丙戌日,立妃子胡氏为皇后,儿子高纬为皇太子。大赦天下,朝廷内外的百官普遍晋升一级官阶,那些作为父亲继承人的人赐爵一级。己亥日,任命前定州刺史、冯翊王高润为尚书左仆射。下诏禁止屠杀以顺应春天的时令。二月丁未日,任命太宰、平阳王高淹为青州刺史、太傅,兼任司徒,任命领军大将军、宗师、平秦王高归彦为太宰、冀州刺史。乙卯日,任命兼尚书令、任城王高湝为司徒。下诏派散骑常侍崔瞻出使陈朝。夏四月辛丑日,皇太后娄氏驾崩。乙巳日,青州刺史上报,本月庚寅日黄河、济水变清。因为黄河、济水变清这一祥瑞,将大宁二年改为河清元年,对罪犯按不同情况减刑。五月甲申日,将武明皇后祔葬于义平陵。己丑日,任命尚书右仆射斛律光为尚书令。秋七月,太宰、冀州刺史、平秦王高归彦占据冀州谋反,下诏命令大司马段韶、司空娄睿前去讨伐并擒获了他。乙未日,在街市上斩杀高归彦以及他的三个儿子和党羽二十人。丁酉日,任命大司马段韶为太傅,任命司空娄睿为司徒,任命太傅、平阳王高淹为太宰,任命尚书令斛律光为司空,任命太子太傅、赵郡王高睿为尚书令,任命中书监、河间王高孝琬为尚书左仆射。癸亥日,高湛前往晋阳。陈朝派人来访。冬十一月丁丑日,下诏派兼散骑常侍封孝琰出使陈朝。十二月丙辰日,高湛从晋阳回到京城。这一年,高湛杀死了太原王高绍德。

河清二年(公元563年)春正月乙亥日,皇帝高湛下诏在朝堂上对秀才进行策试。任命太子少傅魏收为兼尚书右仆射。己卯日,兼右仆射魏收因为循私偏袒被除名。丁丑日,让武明皇后配祭北郊。辛卯日,皇帝亲临都亭审查在押囚犯,对在京罪犯按不同情况减刑。三月乙丑日,下诏命令司空斛律光督率五营军士在轵关修筑戍所。壬申日,室韦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丙戌日,任命兼尚书右仆射赵彦深为左仆射。夏四月,并州、汾州、晋州、东雍州、南汾州五州遭受虫灾和旱灾,庄稼受损,朝廷派遣使者前去赈济抚恤。戊午日,陈朝派人来访。五月壬午日,下诏把城南双堂处于闰位的苑囿,改建为大总持寺。六月乙巳日,齐州报告说济水、黄河河口出现八条龙升天的景象。乙卯日,下诏派兼散骑常侍崔子武出使陈朝。庚申日,司州牧、河南王高孝瑜去世。秋八月辛丑日,下诏把三台宫改为大兴圣寺。冬十二月癸巳日,陈朝派人来访。己酉日,北周将领杨忠率领突厥阿史那木汗等二十多万人从恒州兵分三路进犯,杀害抢掠官吏百姓。当时,大雪接连下了几个月,南北千余里的平地上积雪有数尺之厚,白天降霜,太原还下起了血雨。戊午日,皇帝到达晋阳。己未日,北周军队逼近并州,又派遣大将军达奚武率领数万人到达东雍州及晋州,与突厥军队相互呼应。这一年,室韦、库莫奚、靺羯、契丹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河清三年(公元564年)春正月庚申初一,北周军队到达城下布阵,双方在城西交战。北周军队和突厥大败,人和牲畜的尸体纵横相枕,连绵数百里不断。皇帝下诏命令平原王段韶追击到塞外后返回。三月辛酉日,朝廷颁布律令,大赦天下。己巳日,盗贼杀死太师、彭城王高浟。庚辰日,任命司空斛律光为司徒,任命侍中、武兴王高普为尚书左仆射。甲申日,任命尚书令、冯翊王高润为司空。夏四月辛卯日,下诏派兼散骑常侍皇甫亮出使陈朝。五月甲子日,皇帝从晋阳回到京城。壬午日,任命尚书令、赵郡王高睿为录尚书事,任命前司徒娄睿为太尉。甲申日,任命太傅段韶为太师。丁亥日,任命太尉、任城王高湝为大将军。壬辰日,皇帝前往晋阳。六月庚子日,大雨昼夜不停,到甲辰日才停止。这个月,晋阳传言有鬼兵,百姓竞相敲击铜铁来抵御。皇帝杀死乐陵王高百年。把宇文媪送回北周。秋九月乙丑日,封皇子高绰为南阳王,高俨为东平王。这个月,把阎媪送回北周。陈朝派人来访。突厥侵犯幽州,进入长城,掳掠一番后返回。闰月乙未日,下诏派遣十二名使者巡视遭受水灾的州郡,免除这些地方的租税和徭役。乙巳日,突厥再次侵犯幽州。北周军队分三路出击,派将领尉迟迥侵犯洛阳,杨檦进入轵关,权景宣奔赴悬瓠。冬十一月甲午日,尉迟迥等人包围洛阳。戊戌日,下诏派兼散骑常侍刘逖出使陈朝。甲辰日,太尉娄睿在轵关大破北周军队,擒获杨檦。

十二月乙卯日,豫州刺史王士良献出城池向北周将领权景宣投降。丁巳日,皇帝从晋阳南下征讨。己未日,太宰、平阳王高淹去世。壬戌日,太师段韶大破尉迟迥等人,解除洛阳之围。丁卯日,皇帝到达洛阳,免除洛州经过北周军队处一年的租赋,赦免州城内死罪以下的囚犯。己巳日,任命太师段韶为太宰,任命司徒斛律光为太尉,任命并州刺史兰陵王高长恭为尚书令。壬申日,皇帝到达武牢,经过滑台,驻扎在黎阳,所经过的地方都减轻或减免罪犯的刑罚。丙子日,皇帝从洛阳回到京城。这一年,高丽、靺羯、新罗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太行山以东地区发生大水灾,饿死的人数不胜数,皇帝下诏发放赈济物资,但最终没有施行。

河清四年(公元565年)春正月癸卯日,任命大将军、任城王高湝为大司马。辛未日,皇帝高湛前往晋阳。二月甲寅日,下诏任命新罗国王金真兴为使持节、东夷校尉、乐浪郡公、新罗王。壬申日,因为年成不好,粮食歉收,下令禁止酿酒。己卯日,下诏按不同等级削减百官的俸禄。三月戊子日,下诏赐给西兖州、梁州、沧州、赵州,司州的东郡、阳平、清河、武都,冀州的长乐、渤海等遭受水灾地区的贫困下等户粟米,数量各有不同。但每家也就几斗几升而已,而且大多没有实际发放到百姓手中。这个月,彗星出现;有东西坠落在殿庭中,形状像涂着红漆的鼓并带有小铃铛;殿上的石头自己立了起来,两两相对。又有神灵出现在后园万寿堂前的山穴中,它身体壮大,看不清面容,两颗牙齿非常洁白,长到嘴唇外面,皇帝身边值宿的嫔御以下七百人都看到了。皇帝自己也梦到了这个神灵。夏四月戊午日,大将军、东安王娄睿因事获罪被免职。乙亥日,陈朝派人来访。太史上奏说天文发生变化,根据占卜预示应当会有更换帝王的事情发生。丙子日,高湛便派太宰段韶兼任太尉,手持符节捧着皇帝的玺绶将皇位传给皇太子,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统元年(公元565年),百官按不同情况晋升品级或减轻罪行。又下诏册封皇太子妃斛律氏为皇后。于是众公卿给高湛上尊号为太上皇帝,军国大事仍然都要向他奏报。刚开始准备传位时,派内参乘子尚骑驿马送诏书到邺城。乘子尚出了晋阳城后,看到有人骑马跟随在后面,忽然又不见了,他还没到邺城,传位的消息就已经传开了。

天统四年(公元568年)十二月辛未日,太上皇帝高湛在邺宫乾寿堂驾崩,时年三十二岁,谥号为武成皇帝,庙号世祖。天统五年(公元569年)二月甲申日,葬于永平陵。

有人评论说:武成皇帝高湛(北齐时期),气质风度高雅爽朗,谋划深远且富有谋略。在他当政时,文臣武将都能为他尽心尽力,看起来确实具备帝王的气量与风范。

然而,他却喜欢亲近那些平庸无能的小人,还把朝廷大权托付给他们。在宫廷内部,他荒淫无度、奢侈放纵,毫无节制。或许北齐走向灭亡的征兆,就体现在这里吧?

当时天象出现异常变化,武成皇帝便将皇位传给了嫡长子(后主高纬)。虽然名义上皇帝的名号改变了,但实际上政权仍然掌握在武成皇帝自己手中。这种传位的举动表面上看似有一定缘由,实则不过是虚假的掩饰,并不符合正统的典章制度。武成皇帝凭借着自己的聪慧明察来统治臣民,可他的这些行为又怎能轻易被歪曲或忽视呢?

还有河南王、河间王、乐陵王等诸位王爷,有的因为当时局势的嫌疑,有的因为受到皇帝的无端猜忌,都在没有任何罪过的情况下丧命。这实在不符合顺应天命、遵循天道的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