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卷一百一十三·北齐惠烈帝纪

北齐后主高纬,字仁纲,是武成皇帝高湛的长子。他的母亲是胡皇后,胡皇后曾梦见自己在海上坐在玉盆里,太阳钻进了她的裙下,于是就有了身孕。天保七年(公元556年)五月五日,后主高纬在并州的官邸出生。高纬年少时容貌俊美、仪表堂堂,武成皇帝对他特别宠爱,封他为王世子。等到武成皇帝高湛入朝继承皇位,大宁二年(公元562年)正月丙戌日,立高纬为皇太子。河清四年(公元565年),武成皇帝高湛将皇位禅让给高纬。

天统元年(公元565年)夏四月丙子日,高纬在晋阳宫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将河清四年改为天统元年。丁丑日,任命太保贺拔仁为太师,太尉侯莫陈相为太保,司空、冯翊王高润为司徒,录尚书事、赵郡王高睿为司空,尚书左仆射、河间王高孝琬为尚书令。戊寅日,任命瀛州刺史尉粲为太尉,斛律光为大将军,东安王娄睿为太尉,尚书右仆射赵彦深为左仆射。六月壬戌日,彗星出现在文昌星东北方向,大的如同人的手掌,后来渐渐变长,甚至达到一丈多,一百天后才消失。己巳日,太上皇帝高湛下诏派兼散骑常侍王季高出使陈朝。秋七月乙未日,太上皇帝高湛下诏增设都水使者一人。冬十一月癸未日,太上皇帝高湛从晋阳回到京城。己丑日,太上皇帝高湛下诏将“太祖献武皇帝”改称为“神武皇帝”,庙号“高祖”,“献明皇后”改称为“武明皇后”;“文宣”的谥号则委托有关部门商议确定。十二月庚戌日,太上皇帝高湛在北郊狩猎。壬子日,在南郊狩猎。乙卯日,在西郊狩猎。壬戌日,太上皇帝高湛前往晋阳。丁卯日,皇帝高纬从晋阳回到京城。庚午日,有关部门上奏将“高祖文宣皇帝”改称为“威宗景烈皇帝”。这一年,高丽、契丹、靺鞨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黄河以南地区发生严重的瘟疫。

天统二年(公元566年)丙戌春正月辛卯日,高纬在圆丘举行祭祀。癸巳日,在太庙举行祫祭,下诏对罪犯按不同情况减刑。丙申日,任命吏部尚书尉瑾为尚书右仆射。庚子日,高纬前往晋阳。二月庚戌日,太上皇帝高湛从晋阳回到京城。壬子日,陈朝派人来访。三月乙巳日,太上皇帝高湛下诏将三台改建为兴圣寺。因为干旱的缘故,对在押囚犯减刑。夏四月,陈文帝去世。五月乙酉日,任命兼尚书左仆射、武兴王高普为尚书令。己亥日,封太上皇帝高湛的儿子高俨为东平王,高仁弘为齐安王,高仁坚为北平王,高仁英为高平王,高仁光为淮南王。六月,太上皇帝高湛下诏派兼散骑常侍韦道儒出使陈朝。秋八月,太上皇帝高湛前往晋阳。冬十月乙卯日,任命太保侯莫陈相为太傅,大司马、任城王高湝为太保,太尉娄睿为大司马,改任冯翊王高润为太尉,开府仪同三司韩祖念为司徒。十一月,天降大雪,有人盗窃了太庙的御服。十二月乙丑日,陈朝派人来访。这一年,高纬杀死了河间王高孝琬。突厥、靺鞨国也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这一年,在北周是天和元年。

天统三年(公元567年)春正月壬辰日,太上皇帝高湛从晋阳回到京城。乙未日,天降大雪,平地积雪达二尺。戊戌日,太上皇帝高湛下诏,让京官中执事散官三品及以上的官员各举荐三人,五品及以上的官员各举荐二人;称职的七品及以上官员以及殿中侍御史、尚书都检校御史、主书及门下录事各举荐一人。邺宫的九龙殿发生火灾,火势蔓延烧毁了西廊。二月壬寅初一,皇帝高纬举行加冠礼,大赦天下,九州的职官每人晋升四级,朝廷内外的百官普遍晋升二级。

夏四月癸丑日,太上皇帝高湛下诏派兼散骑常侍司马幼之出使陈朝。五月甲午日,太上皇帝高湛下诏任命领军大将军、东平王高俨为尚书令。乙未日,大风突起,白昼如同黑夜,吹毁房屋、拔起树木。六月己未日,太上皇帝高湛下诏封皇子高仁几为西河王,高仁约为乐浪王,高仁俭为颍川王,高仁雅为安乐王,高仁统为丹阳王,高仁谦为东海王。闰六月辛巳日,左丞相斛律金去世。壬午日,太上皇帝高湛下诏让尚书令、东平王高俨录尚书事,任命尚书左仆射赵彦深为尚书令,将并省尚书左仆射娄定远任命为尚书左仆射,中书监徐之才为右仆射。

秋八月辛未日,太上皇帝高湛下诏任命太保、任城王高湝为太师,太尉、冯翊王高润为大司马,太宰段韶为左丞相,太师贺拔仁为右丞相,太傅侯莫陈相为太宰,大司马娄睿为太傅,大将军斛律光为太保,司徒韩祖念为大将军,司空、赵郡王高睿为太尉,尚书令、东平王高俨为司徒。九月己酉日,太上皇帝高湛下诏:“各寺署所管辖的杂保户中姓高的人,在天保初年虽然有优待的敕令,但暂时被征用而未能免除杂役的,如今可以全部免除杂户身份,归属郡县管理,一概按照平民对待。”丁巳日,太上皇帝高湛前往晋阳。这年秋天,太行山以东地区发大水,百姓饥荒,道路上到处都是饿死的人的尸体。冬十月,突厥、大莫娄、室韦、百济、靺鞨等国各自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十一月丙午日,因为晋阳大明殿建成的缘故,大赦天下,文武百官晋升二级,免除并州城和太原一郡来年的租赋。癸未日,太上皇帝高湛从晋阳回到京城。十二月己巳日,太上皇帝高湛下诏让已故的左丞相、赵郡王高琛在神武庙庭配享祭祀。

天统四年(公元568年)正月,皇帝高纬下诏让已故的清河王高岳、河东王潘相乐等十人一并在神武庙庭配享祭祀。癸亥日,太上皇帝高湛下诏派兼散骑常侍郑大护出使陈朝。三月乙巳日,太上皇帝高湛下诏任命司徒、东平王高俨为大将军,南阳王高绰为司徒,开府仪同三司徐显秀为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广宁王高孝珩为尚书令。

夏四月辛未日,邺宫的昭阳殿发生火灾,殃及宣光、瑶华等殿。辛巳日,太上皇帝高湛前往晋阳。五月癸卯日,任命尚书右仆射胡长仁为左仆射,中书监和士开为右仆射。壬戌日,太上皇帝高湛从晋阳回到京城。从正月开始就没有下雨,一直持续到这个月。六月甲子初一,天降大雨。甲申日,刮起大风,吹倒树木。这个月,彗星出现在东井星区。

秋九月丙申日,北周派人来通好求和,太上皇帝高湛下诏让侍中斛斯文略回访北周。冬十月辛巳日,任命尚书令、广宁王高孝珩为录尚书事,左仆射胡长仁为尚书令,右仆射和士开为左仆射,中书监唐邕为右仆射。十一月壬辰日,太上皇帝高湛下诏派兼散骑常侍李翥出使陈朝。这个月,陈朝的安成王陈顼废掉他的君主陈伯宗,自立为帝。十二月辛未日,太上皇帝高湛驾崩。丙子日,大赦天下,九州的职官每人普遍晋升四级,朝廷内外的百官都晋升两级。戊寅日,给太上皇后上尊号为皇太后。甲申日,下诏停止各种精细制作的事务以及各地的各种工匠劳作。又下诏掖庭、晋阳、中山的宫女等人以及邺下、并州太官的官户这两处,其中年龄六十岁及以上以及患有重病的人,让有关部门挑选后释放。庚寅日,下诏天保七年以来各家因受牵连而被发配流放的人,所在地的官府要让他们返回。这一年,契丹、靺鞨国也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天统五年(公元569年)春正月辛亥日,皇帝下诏,将金凤等三台中还未送入寺院的部分施舍给大兴圣寺。就在这个月,定州刺史、博陵王高济被杀。二月乙丑日,下诏规定,本应受宫刑的人一律免除宫刑,改为官府的奴仆。又下诏禁止用网捕捉鹰鹞,以及畜养关在笼子里或放飞的这类动物。癸酉日,大莫娄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己丑日,将东平王高俨改封为琅邪王。还下诏让侍中叱列长叉出使北周。当月,太尉、赵郡王高睿被杀。三月丁酉日,任命司空徐显秀为太尉,并州尚书省尚书令娄定远为司空。当月,皇帝前往晋阳。夏四月甲子日,下诏把并州尚书省改为大基圣寺,晋祠改为大崇皇寺。乙丑日,皇帝从晋阳回到京城。秋七月己丑日,下诏对不同罪行的犯人减刑。戊申日,下诏派人巡视河北各州没有降雨的地方,境内局部干旱的地区,减免租调。冬十月壬戌日,下诏禁止酿酒。十一月辛丑日,下诏任命太保斛律光为太傅,大司马、冯翊王高润为太保,大将军、琅邪王高俨为大司马。十二月庚午日,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兰陵王高长恭为尚书令。庚辰日,任命中书监魏收为尚书右仆射。

武平元年(公元570年)春正月乙酉朔日,改年号为武平。太师、并州刺史、东安王娄睿去世。戊申日,下诏派兼散骑常侍裴献之出使陈国。二月癸亥日,封百济王余昌为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带方郡公,王的封号依旧。己巳日,任命太傅、咸阳王斛律光为右丞相,并州刺史、右丞相、安定王贺拔仁为录尚书事,冀州刺史、任城王高湝为太师。丙子日,对死罪以下的囚犯减刑。闰月戊戌日,录尚书事、安定王贺拔仁去世。三月辛酉日,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徐之才为尚书左仆射。夏六月乙酉日,任命广宁王高孝珩为司空。甲辰日,因为皇子高恒出生,实行大赦,朝廷内外百官普遍晋升两级,九州的官员普遍晋升四级。己酉日,下诏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唐邕为尚书右仆射。秋七月癸丑日,封孝昭皇帝的儿子高彦基为城阳王,高彦康为定陵王,高彦忠为梁郡王。甲寅日,任命尚书令、兰陵王高长恭为录尚书事,中领军和士开为尚书令。癸亥日,靺鞨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癸酉日,任命华山王高凝为太傅。八月辛卯日,皇帝前往晋阳。九月乙巳日,立皇子高恒为皇太子。冬十月辛巳日,任命司空、广宁王高孝珩为司徒,任命上洛王高思宗为司空,封萧庄为梁王。戊子日,特赦并州死罪以下的囚犯。己丑日,又把威宗景烈皇帝的谥号改为“显祖文宣皇帝”。十二月丁亥日,皇帝从晋阳回到京城。下诏让右丞相斛律光从晋州道出发,修筑城防。

武平二年(公元571年)春正月丁巳日,下诏派兼散骑常侍刘环俊出使陈国。戊寅日,封百济王余昌为使持节、都督、东青州刺史。二月壬寅日,任命录尚书事、兰陵王高长恭为太尉,并州尚书省录尚书事赵彦深为司空,尚书令和士开录尚书事,左仆射徐之才为尚书令,右仆射唐邕为左仆射,吏部尚书冯子琮为右仆射。夏四月壬午日,任命大司马、琅邪王高俨为太保。甲午日,陈国派遣使者前来联合,谋划讨伐北周,朝廷商议后没有同意。六月,段韶攻打北周的汾州,攻克了该地,俘虏了刺史杨敷。秋七月庚午日,太保、琅邪王高俨假传诏书,在南台杀死录尚书事和士开。当天就诛杀了领军大将军厍狄伏连、书侍御史王子宣等人,尚书右仆射冯子琮在殿中被赐死。八月己亥日,皇帝前往晋阳。九月辛亥日,任命太师、任城王高湝为太宰,冯翊王高润为太师。己未日,左丞相、平原王段韶去世。戊午日,特赦并州境内死罪以下的各类罪犯,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减刑。庚午日,杀死太保、琅邪王高俨。壬申日,陈国派人前来访问。冬十月,撤销京畿府,并入领军府。己亥日,皇帝从晋阳回到京城。十一月庚戌日,下诏派侍中赫连子悦出使北周。丙寅日,任命徐州行台、广宁王高孝珩录尚书事。庚午日,任命录尚书事、广宁王高孝珩为司徒。癸酉日,任命右丞相斛律光为左丞相。

武平三年(公元572年)春正月己巳日,在南郊举行祭祀。辛亥日,追赠已故的琅邪王高俨为楚王。二月己卯日,任命卫菩萨为太尉。辛巳日,任命并州尚书省吏部尚书高元海为尚书右仆射。庚寅日,任命左仆射唐邕为尚书令,侍中祖珽为左仆射。这个月,下令编撰《玄洲苑御览》,后来改名为《圣寿堂御览》。三月辛酉日,下诏让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各举荐一人。这个月,北周诛杀冢宰宇文护。夏四月,北周派人前来访问。秋七月戊辰日,诛杀左丞相、咸阳王斛律光以及他的弟弟幽州行台、荆山公斛律丰乐。八月庚寅日,废黜皇后斛律氏,贬为平民。任命太宰、任城王高湝为右丞相,太师、冯翊王高润为太尉,兰陵王高长恭为大司马,广宁王高孝珩为大将军,安德王高延宗为司徒。派领军封辅相出使北周。戊子日,册拜右昭仪胡氏为皇后。己丑日,任命司州牧、北平王高仁坚为尚书令,特进许季良为左仆射,彭城王高宝德为右仆射。癸巳日,皇帝前往晋阳。这个月,《圣寿堂御览》编撰完成,下令交付史馆收藏。后来又改名为《修文殿御览》。九月,陈国派人前来访问。冬十月,对死罪以下的囚犯减刑。甲午日,册拜弘德夫人穆氏为左皇后,实行大赦。十二月辛丑日,废黜皇后胡氏,贬为平民。这一年,新罗、百济、勿吉、突厥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这一年在北周是建德元年。

武平四年(公元573年)春正月戊寅日,任命并州尚书省尚书令高阿那肱为录尚书事。庚辰日,下诏派兼散骑常侍崔象出使陈国。当月,邺都和并州出现怪异现象,有狐媚作祟,还常有人头发被截断。二月乙巳日,册拜左皇后穆氏为皇后。丙午日,设立文林馆。乙卯日,任命尚书令、北平王高仁坚为录尚书事。丁巳日,皇帝前往晋阳。当月,北周派人前来访问。三月辛未日,盗贼潜入信州,杀死刺史和士休,南兖州刺史鲜于世荣出兵讨伐并平定了叛乱。庚辰日,皇帝抵达晋阳。夏四月戊午日,任命大司马、兰陵王高长恭为太保,大将军、定州刺史、南阳王高绰为大司马,太尉卫菩萨为大将军,司徒、安德王高延宗为太尉,司空、武兴王高普为司徒,开府仪同三司、宜阳王赵彦深为司空。癸丑日,祈皇祠祭坛周围的矮墙内,突然出现车辙痕迹,查看周围却无人的踪迹,也不知车是从哪里来的。乙卯日,皇帝下诏将此事当作大喜事,通告天下。己未日,北周又派人来访。五月丙子日,下诏让史官重新编撰《魏书》。癸巳日,任命领军穆提婆为尚书左仆射,侍中、中书监段孝言为右仆射。同月,开府仪同三司尉破胡、长孙洪略等与陈国将领吴明彻在吕梁南交战,大败,尉破胡逃走得以保命,长孙洪略战死,随后秦、泾二州沦陷。吴明彻继续进军,又攻陷和、合二州。当月,杀死太保、兰陵王高长恭。六月,吴明彻进军包围寿阳。壬子日,皇帝前往南苑,随行官员中暑热死的有六十人。任命录尚书事高阿那肱为司徒。丙辰日,下诏派开府王师罗出使北周。九月,皇帝在邺东打猎。冬十月,陈国将领吴明彻攻陷寿阳。辛丑日,杀死侍中崔季舒、张雕虎,散骑常侍刘逖、封孝琰,黄门侍郎裴泽、郭遵。癸卯日,皇帝前往晋阳。十二月戊寅日,任命司徒高阿那肱为右丞相。这一年,高丽、靺鞨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突厥使者前来求婚。

武平五年(公元574年)春正月乙丑日,设置左右娥英各一人。二月乙未日,皇帝从晋阳回到京城。朔州行台、南安王高思好谋反。辛丑日,皇帝前往晋阳。尚书令唐邕等人大败高思好,高思好投水自尽,尸体被焚烧,他的妻子李氏也未能幸免。丁未日,皇帝从晋阳回到京城。甲寅日,任命尚书令唐邕为录尚书事。夏五月,发生大旱,在晋阳发现一具死魃,长两尺,面部和头顶各有两只眼睛。皇帝听说后,让人刻了个木像进献。庚午日,实行大赦。丁亥日,陈国侵犯淮北地区。秋八月癸卯日,皇帝前往晋阳。甲辰日,任命高劢为尚书右仆射。这一年,杀死南阳王高绰。

武平六年(公元575年)春三月乙亥日,皇帝从晋阳回到京城。丁丑日,在闹市将妖贼郑子饶烹杀。当月,北周派人来访。夏四月庚子日,任命中书监阳休之为尚书右仆射。癸卯日,靺鞨派遣使者前来朝贡。秋七月甲戌日,皇帝前往晋阳。八月丁酉日,冀、定、赵、幽、沧、瀛六州发生大水灾。同月,北周军队进入洛川,驻扎在芒山,攻打逼近洛城,还纵火船焚烧浮桥,河桥被阻断。闰月己丑日,派遣右丞相高阿那肱从晋阳出兵抵御,军队驻扎在河阳,北周军队趁夜逃走。庚辰日,任命司空赵彦深为司徒,斛律阿列罗为司空。辛巳日,由于国家军事和财政费用不足,对关市、舟车、山泽、盐铁、店肆征税,税额根据实际情况各有不同,同时解除酒禁。

武平七年(公元576年)春正月壬辰日,皇帝下诏,自去年秋天以来,因水涝灾害导致百姓饥饿无法维持生计的,由当地交付大寺及各富户救济,以保全性命。甲寅日,实行大赦。乙卯日,皇帝从晋阳回到京城。二月辛酉日,搜求杂户中年龄在二十岁以下、十四岁以上还未出嫁的女子,全部集中到尚书省,有隐匿不报的,家长处以死刑。二月丙寅日,狂风从西北方向刮起,吹倒房屋、拔起树木,持续五天后才停止。夏六月戊申朔日,发生日食。庚申日,司徒赵彦深去世。秋七月丁丑日,下起连绵大雨。当月,因水涝灾害派遣使者巡视安抚流亡的百姓。八月丁卯日,皇帝前往晋阳。有雉鸡飞到皇帝御座上,被捕获,有关官员不敢上报。下诏营建邯郸宫。冬十月丙辰日,皇帝在祁连池大规模狩猎。此时北周军队攻打晋州。癸亥日,皇帝返回晋阳。甲子日,出兵并在晋祠大规模集结。庚午日,皇帝从晋阳出发。癸酉日,皇帝率军列阵前行,登上鸡栖原,与北周齐王宇文宪对峙,直到夜晚也未交战,北周军队收兵回营。十一月,周武帝退回长安,留下部分军队守卫晋州。高阿那肱等人包围晋州城。戊寅日,皇帝抵达围城之处。十二月戊申日,周武帝前来救援晋州,庚戌日,双方在晋州城南交战,北齐军队大败。皇帝弃军先逃。癸丑日,进入晋阳,满心忧惧,不知如何是好。甲寅日,再次大赦。皇帝对朝臣说:“北周军队气势很盛,怎么办?”群臣都说:“天命并未改变,有得有失,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应该停止各项赋税,安抚朝野,收拢残余兵力,背城死战,以保存国家。”皇帝犹豫不决,想要前往北朔州。于是留下安德王高延宗、广宁王高孝珩等人守卫晋阳。还想着如果晋阳守不住,就逃奔突厥。群臣都说不行,但皇帝不听。开府仪同三司贺拔伏恩、封辅相、慕容钟葵等三十多位负责宿卫的近臣向西投奔北周军队。乙卯日,下诏招募士兵,派安德王高延宗在左路,广宁王高孝珩在右路。高延宗入宫拜见,皇帝告诉他自己想去北朔州。高延宗哭着劝谏,皇帝不听。皇帝秘密派遣王康德与宦官齐绍等人护送皇太后、皇太子前往北朔州。丙辰日,皇帝亲临城南军营,犒劳将士,当晚想逃走,众将不同意。丁巳日,大赦天下,将武平七年改为隆化元年。当天,穆提婆投降北周。下诏任命安德王高延宗为相国,委托他防御北周,高延宗流着泪接受任命。皇帝于是在夜里砍开五龙门出城,想逃到突厥,随从官员大多散去。领军梅胜郎拉住马劝谏,才返回邺城。当时只有高阿那肱等十多骑跟随,广宁王高孝珩、襄城王高彦道随后赶到,才凑得数十人一起同行。戊午日,高延宗听从众人建议在晋阳即皇帝位,将隆化元年改为德昌元年。

庚申日,皇帝进入邺城。辛酉日,高延宗与北周军队在晋阳交战,大败,被北周军队俘虏。皇帝派人招募士兵,承诺重赏加官,虽然这么说,却始终没有拿出财物。广宁王高孝珩上奏请求放出宫女及拿出珍宝赏赐给将士,皇帝很不高兴。斛律孝卿受朝廷重托,统领军队指挥调度,他请皇帝亲自慰劳将士,并为皇帝撰写了慰劳的言辞,还说皇帝应该慷慨流泪,以激发众人的斗志。皇帝出来面对众人时,准备发布命令,却完全忘了之前记住的话,于是大笑起来,身边的人也跟着哄笑,将士们见状,人心顿时离散。于是从大丞相以下,太宰、三师、大司马、大将军、三公等官职都增加员额授予,有的职位有三四个任职者,多得数不胜数。甲子日,皇太后从北路抵达。皇帝召文武一品以上官员进入朱华门,赐给酒食,分发纸笔,询问抵御北周的办法。群臣意见不一,皇帝不知该听从谁的。又召见高元海、宋士素、卢思道、李德林等人,想要商议禅位给皇太子。此前,望气的人说,将会有变革,于是依照天统年间的旧例,将皇位传给幼主。

后主高纬(在位时间为公元565年至577年)资质平平,性格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回顾他所接受的先辈教导,却并非是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事方法。从他还在襁褓之中,一直到后来继承皇位,始终与正直贤良之人隔绝,无法接触到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品德培养途径。

他培养品德的经历,与正常的学习教育截然不同;所听到的教诲,也都是些不合规矩、违背正道的东西。他由皇后的乳母辅佐,身边又充斥着美色和靡靡之音,既放纵自己打猎取乐,又肆意沉溺于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之中。俗话说“从恶若崩”,意思就是学坏很容易,后主高纬正是如此。

到了武平年间(公元570年至576年),后主高纬在位时,国家衰败的迹象愈发明显。他很少接见朝廷官员,也不亲自处理国家政务,将繁多的国家事务,都委托给了那些奸恶之徒。

这些人在内参与宫廷机密,在外传达皇帝诏令,他们的威严比风霜还要可怕,野心勃勃妄图改变皇权。他们残害百姓、破坏国家,贪婪地掠夺财富,如同猛兽般永不知足。他们公然买卖官司、出售官职,贪欲就像深谷一样永远无法填满。

再加上名将遭受灾祸,忠臣被公开杀戮,国家衰弱的苗头刚刚显现,很快就发展到了土崩瓦解的地步。北周武帝宇文邕(公元560年至578年在位)抓住这个时机,趁机出兵,最终统一了华夏地区。真是令人悲叹啊!就如同夏桀、商纣这样的罪人,他们的灭亡迅速而突然,这大概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