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此时,洛阳南市的青石板裂成龟甲纹,杜甫的麻履碾过一片带血的金步摇残片。在那九鸾衔珠的纹样陷在泥泞里,与阿史那赴刑时鬓间的饰物如出一辙。他缓缓地弯腰去拾,指腹却被残破的《霓裳羽衣曲》谱页划破——焦黄的纸页上,残留一丝丝的血液在早已破烂不堪的纸页上,“春江花月夜“的工尺谱被血污浸染,竟显出新句:“国破山河在“的字样。“老丈快走!燕军烧书了!“杜甫扯着嘶哑的嗓子喊叫到,此刻周围响起了战马的嘶叫声。
战火的洛阳城下,孩童的哭喊刺破晨雾。杜甫抬头望见明堂残柱腾起黑烟,叛军文官正将成捆诗稿抛入火堆。某个烧焦的卷轴突然炸开,金箔碎片在硝烟中翻飞,拼出半阙《哀江头》。他踉跄追去,却踩到块太学碑残石,碑上“仁“字的最后一点被剑痕劈开,露出碑心藏着的半枚银铃——正是阿史那赴刑时遗落的脚链。
二
烧焦的槐木在火中爆响,迸出三百颗裹着诗稿的蜡丸。叛军文官用陌刀挑起《兵车行》残卷,刀刃映出杜甫抽搐的面容。“这些酸腐文章...“文官的笑声戛然而止——燃烧的诗页突然显影,竟是陈七在刑场用断指画出的河朔暗道图。杜甫的瞳孔骤缩,他看见灰烬里浮现金箔拼成的《出师表》,“鞠躬尽瘁“四字正被火舌舔舐成焦黑的“丙寅“。“给我!“
杜甫扑向火堆的刹那,某个孩童从断墙后掷出砚台。墨汁泼在燃烧的《三吏》稿上,遇热显出新诗:“存者且偷生“。叛军的皮靴碾碎砚台,飞溅的碎片中,杜甫瞥见孩童用炭条在残墙描红——“国破山河在“的“在“字缺了最后一横,像柄悬而未落的铡刀。
三
子时的更鼓在废墟间回荡,杜甫蜷缩在太学祭器库的残龛内。怀中的诗稿沾满墨血,那是他咬破指尖补全的《新安吏》。月光穿透穹顶破洞,照见龛内暗格里藏着的金箔《出师表》——每片金叶背面都用龟兹墨写着阵亡将士的生卒年,最末那片嵌着粒带牙印的黍米,刻痕正是灵武星图上缺失的紫微星位。“找到你了!“
叛军的火把照亮残龛。杜甫将诗稿塞入《出师表》金匣,突然发现匣底夹层绘着牡丹根系图——正是阿史那刑场飘落的墨牡丹脉络,根系末端指向香积寺地宫。火把的热气熏烤金箔,“亲贤臣“三字突然熔化,金汁在地上凝成个蜷缩的胎儿轮廓。
四
五更寒风卷着灰烬叩打残碑,杜甫被押至焚书坑前。叛军文官将《出师表》金箔抛入火堆,突然有白鸽掠过,爪上缠着的五彩丝正是陈七的断索。金箔在烈焰中重组为星象图,潼关破洞处飞出三百只带火的寒鸦,鸦羽间夹着孩童描红的“在“字最后一横。“且慢!“
杜甫突然朗声长吟:“朱门酒肉臭...“声波震得火堆爆燃。灰烬中的金箔《出师表》突然立起,化作金甲神将的虚影。叛军惊恐后退时,杜甫夺过火钳,蘸着血泥在焦土上续写“路有冻死骨“,每笔都激起地底冤魂的呜咽。
五
破晓时分,杜甫在太学残碑下寻得孩童遗落的描红本。血污的“国破山河在“旁,歪斜地添着“家书抵万金“。他撕下内襟抄录时,发现碑底蚁群正搬运带字的黍米——米粒拼出的《望岳》残句,正是他二十年前题在泰山石壁的手迹。当第一缕阳光刺穿云层,那些金箔灰烬突然腾空而起,在废墟上空凝成《哀王孙》的全文,每个字都在晨光中泣血。
当最后一粒带字黍米被蚁群搬入地缝时,潼关的黄河浮冰突然迸裂。苏砚在冰层下看见金箔诗稿随暗流漂向范阳,字迹被鱼群啄食成《兵车行》的残句。而此刻的香积寺地宫,郭子仪正用陌刀劈开石壁,墙内赫然嵌着《出师表》金匣——那些“亲贤臣“的金箔背面,三百个阵亡将士的名字正在晨光中渗出细小的血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