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校长我来当(1)

天朗气清,皇宫大内,一片宁静。

赵顼睡醒了午觉,同两个嫔妃玩闹了一会儿,心情甚好。随后又吃了几块点心,召几个戏子来唱戏。

不想戏子还没到,太学博士吕希哲哭哭啼啼来了。

如果他不出名的话,他爹肯定出名,就是副宰相吕公著。如果他爹还不出名的话,他爹的爹肯定出名,就是大名鼎鼎的宰相,吕夷简。

吕希哲见到皇帝,眼睛红彤彤的,哭得好不可怜。

“官家,臣要辞官。”

赵顼问怎么了。

“臣教了十几年的书,从没受过如此奇耻大辱!恳请官家允准微臣辞官,保全名节!”

赵顼无语地闭上眼睛。

这个该死的王方……

——

时间还要回到早晨。

作为整个大宋朝唯二顶尖的学府,它与另一个与它相同地位的国子监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这里是真正研究学问的地方。

太学始设是因为汉朝的董仲舒,小老儿给春秋的儒学穿上一层漂亮的小裙子后,成为华夏大地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甚至地理方面,都不可替代的存在。

为了让儒家独尊,汉武帝设立了儒学传播基地,太学,为汉武帝选拔了许多压制老公卿贵族的人才。后来因为战乱,太学几度被被废,直到庆历四年,才又重新设立。

国子监是官僚子弟读书的场所,条件更多的是看家室,在里面的也不过是一些纨绔子弟,比的不是学问,而是穿的衣裳,吃的美食,玩儿的女人,斗的鸡,跑的马,没谁真正去读书。

而太学则不同,是需要正儿八经考进去的,别说寒门子弟要考,就连官员子弟也照样得考。比如欧阳修的儿子欧阳发,因父荫蔽进国子监,还要为了求学,再考进太学。

大宋朝几千万百姓,就算一千里面挑一个读书人,那也有几万个。

能够进太学的学生,绝对是地方上出类拔萃中的出类拔萃。

想来求学的,皓首穷经,一辈子也够不到他的门槛。偏偏有些不想来的,被人推着也得来。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

王方背着书包,坐着马车,乖乖地来到朱雀门御街东侧,直属大宋教育部的大宋公务员大学就读,简称太学。

在它的旁边,就是大宋高等子弟幼儿园,简称,国子监。

“真气派啊。”

王方跳下马车,仰头看着太学宏伟的气魄的大门。

背后一辆接着一辆的马车行驶过去,都是直奔国子监去的,车里坐着的,也都是些官僚子弟。

里面有认得王方的,从车里探出头来。

“方哥!你怎么去那儿了!”

“好久不见啊王方,还以为你死了呢!”

“装啥啊装,那是你该去的地方嘛,快过来玩儿!”

王方一阵无语,懒得搭理他们,径自走进太学中。

太学呈中轴对称分布,沿中轴上,从南到北,分别是孔庙(礼堂),明伦堂(教学楼),藏书楼(图书馆),射圃(操场)。可以说是儒家君子六艺版的现代学校。

东西两侧,则是斋舍(学生宿舍),博士厅(办公楼),膳堂(食堂),碑林(校园文化角)等等。

此时大约也就将近辰时,不到七点,斋舍里,膳堂里,早就陆陆续续许多太学的学生出来,准备到明伦堂去上课。

从外面走进来的王方,自然吸引了他们注意。

“哎,那人谁啊,张望什么呢。”

“不知道啊……我昨天好像听人说了一句,说有个插班生要安插进来,不知道是不是他。”

“是不是那个叫王方的?!”

人堆里突然有人说了这么一句,许多人立刻就想起来了。

“原来是他,那个纨绔?!吃喝嫖赌,斗鸡走狗,简直无所不为!”

“真是世风日下,什么人都能来咱们这儿读书了。”

“听说他连功名都没有,就这样大摇大摆地进来……这让咱们这些人,苦熬几年十几年的,算什么?”

“那能怎么办,怨人家命好,会投胎,摊着一个好父亲了呗。”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发着牢骚往明伦堂走去。

当然也少不得有些人,对王方可为充满了不平,或者嫉妒。

不就是有个做官的父亲嘛,牛什么。我非要会会你这个官僚子弟不可!

人堆里,一个不惹人注意的角落,一个瘦瘦高高,颧骨凸起的贡生,朝王方投去十分怨恨的目光,愤愤不平地离开。

王方没看见他,只顾看着太学里一间间房屋,好像不是来上学,而是来参观的。别人对他评头论足,说些不好听的话,他也全装作没听见,不放在心上。

“怪不得说书卷气养人呢。”

王方一进太学大门,就觉得这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好像一砖一瓦,都充满了文化的气息。让他那颗原本燥郁的心平静了不少。

“叔明兄?”

突然背后一人轻轻拍着王方肩膀,王方回头,是两个年纪相仿的贡生,而且很是眼熟,好像在哪儿见过。

“叔明兄真是贵人多忘事啊,几个月前,金明池上还曾向兄长讨教过,如何便就忘了?”

圆脸贡生笑呵呵的。

他身边的长脸贡生,也笑眯眯地看着王方。

王方眨巴了下眼睛,终于认出来了。圆脸的是跟他对对子的方仲永,长脸的是跟他议论国策的谢高阳。

“原来是你们二位,哎呀呀,久阔,久阔!”

初来乍到,能碰见个认识的人,王方多少也觉得有些亲切。

方仲永笑道:“前日金明池多有得罪,未曾致歉,还望叔明兄不要怪罪。”

“还说呢。”

王方开玩笑道。

“你们跟官家串通一场好戏,可把我给害苦了,几个月来,连个安生觉也睡不好。如今官家把我家搬到皇宫里,更不知何时才他妈能出去。”

谢高阳笑道:“能进皇宫见到官家,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福气。我们那晚上也是沾了叔明兄的光,才能见到官家一面的,没想到是个好年轻的君王。”

王方心想,人年轻,心思可不年轻!

转而问道:“您二位也是在此读书?”

“正是。”

方仲永抬头看了看日头。

“先生要讲课了,咱们路上说,莫要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