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文前
序言
第一辑 影响研究
论李杜对清代蒙古族诗人梦麟诗歌风格和意象形成的影响
一
二
三
论唐代“王孟”诗风对法式善诗歌创作的影响
一 追摹王维所成的清雅的山水风光诗
二 接受孟浩然写就的清醇的田园诗
三 广阔唐诗胜景影响下的多样性创作
从《梧门诗话》看法式善的唐诗观
清代蒙古诗人博明与其《义山诗话》
一
二
清代边疆重臣和瑛家族的唐诗接受
一
二
“易”学与和瑛精神境界及其诗境之关系
一 《易简斋诗钞》中所流贯的“易”学精神
二 “易”道影响下对李、杜、苏“刚健”诗风的接受
和瑛对佛教的接受及其“清淡”诗风的形成
一 和瑛对佛教思想接受的实质
二 佛禅思想影响下的“清凉”诗境及其美感特性
三 “佛”“易”之道影响下的“陶”诗接受及“寓刚健于淡泊”的人生
第二辑 家族研究
清代中期蒙古族家族文学与文学家族
一 清代中期蒙古族文学家族概况
二 文学家族的文化教育及科举对文学的影响
三 清代中期蒙古族文学家族和家族文学的基本特征
蒙汉诗歌交流视域中的柏葰家族文学创作
一
二
三
瑞常的家世生平述论
一 读书励品数代显宦的家世
二 屡司文柄 宦海沉浮的一生
晚清桂林梁氏家族文学研究
一 梁氏家族及姻亲的文学活动概述
二 梁承光与《淡集斋诗钞》
三 梁济与其文学创作
四 梁漱溟的文艺思想
那逊兰保文学家族研究
一 那逊兰保文学家族谱系梳理
二 那逊兰保文学家族的主要人物及作品研究
三 那逊兰保文学家族内部文化传承性
第三辑 作品研究
试论金末元初文人的蒙古之行及创作
一 背景及途径
二 境遇及心态
三 创作特点
小结
丘处机西游途中文学活动系年考略
元太祖十六年辛巳(1221)丘处机七十四岁
元太祖十七年壬午(1222)丘处机七十五岁
元太祖十八年癸未(1223)丘处机七十六岁
元朝诗人萨都剌题画诗的民族特征
一
二
三
四
从元代文言小说看汉族文人心态
一 重情轻礼的心态
二 怀旧的心态
三 民族融合的心态
从元代上都扈从诗看滦阳民俗
一 生产民俗:物质文明的全面展示
二 饮食民俗:丰富多样的天地
三 服饰民俗:对外在美的追求
四 居住民俗:蒙汉人民杂居的生动展示
五 节日民俗:情趣盎然的时空
元代蒙古族诗人汉文诗歌创作研究谫论
一
二
三
论锡缜及其诗歌的现实主义叙事风格
清代蒙古族诗人和瑛与他的《易简斋诗钞》
一
二
蒙汉诗歌交流视域中的那逊兰保创作
一
二
三
清代蒙古族诗人锡缜研究
一
二
三
清代蒙古族诗人柏葰研究
一 柏葰生平行实研究
二 《薜箖吟馆诗抄》的思想内容
三 《薜箖吟馆诗抄》的艺术特色
清代蒙古族诗人梦麟诗歌研究
一 梦麟生平介绍
二 梦麟诗歌内容研究
三 梦麟诗歌的艺术风格
论清末民初蒙古词人三多的词学与词风
一 “浙西词”“常州词”对三多词风的影响
二 三多对辛弃疾词的学习和借鉴
三 三多对纳兰性德的崇拜和模仿
四 结语
清末民初蒙古族诗人三多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特色
一 唐、宋诗歌对三多诗风的塑造
二 三多诗风与晚唐诗派的关系
三 三多诗歌语言上的大胆实践
四 结语
从《可园诗抄》看三多任库伦办事大臣前后之心路历程
一 从杭州到归绥:归化城副都统任期的三多
二 库伦办事大臣三多
三 三多与外蒙古“独立”
四 结语
瑞常的诗歌研究
一 瑞常笔下的诗意世界
二 多样的诗歌特色
三 儒道影响下的诗学思想
瑞常“交游”考索
一 与杭州驻防诗人的交游
二 与京城官宦的交游
三 其余诗人小传
后记
更新时间:2025-04-28 11: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