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劳动就像时间粉碎机

“我奶奶就是家庭妇女,那个年代的女性,除了家庭妇女没有什么选择。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在意奶奶在做什么,长大回到老家,有时候就看着她,奶奶从不出门,但是几乎从来不坐,她不是屋里就是院子,手里总有干不完的活计。你不能确认她到底做了什么,但是,屋子干净了,饭菜端上来了,零食准备好了,晾晒好的衣服叠放到柜子里了,院子里的菜薹可以吃了,豌豆尖也长好了。奶奶什么都不说,她一直默默地做,手里永远有着干不完的活儿。”

坐在我对面的蔡蔡说起了自己的奶奶。约蔡蔡出来并不容易,她不仅养育着三个孩子,而且她的老公常年在外地,她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家庭的运作。“最怕学校同时开家长会,两个孩子的家长会撞到一起我都超级尴尬,第一次跟老师解释自己有三个孩子,老师都蒙了。”蔡蔡几乎没有超过三个小时以上的空闲时间,“随时备战”是她的常态。

我本来约她出来是想让她多聊聊自己,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话题滑入到她的追忆,她追忆自己的母亲、外婆和奶奶。

“我曾很多次地想,我不能做奶奶那样的女人,我也真的曾经以为,我上了大学,进入职场就可以永远不再走奶奶的路。但是,我错了,奶奶并没有选择做家庭妇女,她结了婚,有了孩子,家需要她经营,她是不得不留在家里,而我也一样,我也结了婚,有了孩子,这个家需要我,我没有选择,我必须留下,我只能留下,做所有女人做的事情。”

不知道精力是不是也算作在家务劳动之中,我觉得应该算,一个妈妈不是行尸走肉地做事,不是疲于应付地操劳,每一件事情上都有精力的投入。妈妈觉得疲惫,有的时候是肉体,更多的是肉体和精神全都疲惫,尤其孩子幼小,除非熟睡,孩子静静地躺在身边,只要醒来,孩子绝对会全身心地占据妈妈的精力,用尽各种怪招去吸引妈妈的注意力。一个黏人的宝宝会不停地呼唤着妈妈,让妈妈把精力百分之百投入到他身上,他无法忍受妈妈不在视线范围,即使在视线范围,他仍要妈妈去关注他的一举一动,甚至他无法忍受妈妈仅仅与他对视,他要妈妈对他微笑,用表情告诉他“妈妈爱他”“妈妈在意他”。

我接触蔡蔡时间有限,每次蔡蔡来参加活动总是来去匆匆,每次说到自己养了三个孩子时,她喜欢打哈哈自嘲:“送子观音太喜欢我了,给了我这么多宝贝疙瘩。”

有一次,秋子召集了一次母亲节活动,蔡蔡早早报了名,没想到当天两个儿子同时感冒又同时有些发烧,学上不成了,蔡蔡干脆把两个孩子都带到现场,一人一个口罩,一人一本绘本。蔡蔡说:“唉,跟孩子磨叽了几天,今天我必须走出家门透透气,在这里坐坐也好。”两个孩子坐在角落里看书,男孩子时而打闹避免不了,当小的第四次呼叫“妈妈”时,我忘不了蔡蔡的眼神,那向孩子看过去的眼神里是掩饰不住的焦虑和厌倦。

家务劳动冲散了全职妈妈们的时间感知。职场的时间是一条平滑的线性横轴,上面被各种事情均匀地分割出工作部分和休闲部分,被分割的两部分泾渭分明,互不干扰。全职妈妈的时间是什么样呢?宝宝还只有10个月的许虹说:“像一团乱糟糟的线团,什么事情都揉到一起了,好不容易抻出一小节空闲,你还没有打个盹,马上,娃那边哭着叫,你得赶忙过去。这一小截线头又卷入到乱七八糟的生活中。”

“说来也奇怪,孩子仿佛是时间的粉碎机,想想两岁前的日子,一天到晚跟她搅在一起,时间过得飞快,但是那个时候,看着眼前的娃,要不不肯吃,要不哄不睡,整天不是哭了,就是闹了,觉得时间好难熬。”

外出工作的老公会觉得,你整天都呆在家里,除了睡觉、吃饭,12个小时,家务用去一半时间,还有一半——6个小时的空闲。

但是,有吗?家里有学龄前的宝宝,6个小时的空闲想都不要想。

宝宝上学后,6个小时的空闲也不是整块享有。

它被切分成一段家务到另一段家务的衔接,变成随时可以被打断的原地待命。

“996话题出来的时候,大家讨论得都很热烈,责骂资本家剥削太狠,我那个时候刚好二胎剖出来,我心想,我能当个996的妈妈就太满足了,至少有个下班的时候,还有一个周日,我真的太需要有一个放空的时间了,不被任何人打扰,哪怕只有一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