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逻辑,无法成为故事讲述主题的家务

除了琐碎之外,全职妈妈们的家务劳动还总被淹没在一片静默之中。

我从小红书中看过很多全职妈妈记录自己家务劳动,她们在客厅整理,她们在厨房烹饪,她们在卫生间清洁……她们忙忙碌碌的身影,却总是显得很孤独。

这个孤独不是指毫无声响。我知道过去很多时候,妈妈们会把客厅的电视机打开,电视剧里人物不停对话,女人伴随着台词做着家务,电视剧是陪伴家务劳动的好帮手。

现在,手机上的各种音频App给女性家务配置上更多的声音,有些妈妈喜欢一边做家务,一边听书,日积月累,也可以知晓天下。

我指的静默是家务劳动,就如它琐碎本身,就如它周而复始。

它无法被记录,也无法被述说,没人会对家务产生好奇,也没有人会主动聊起,它无法以一种傲人的状态示人,无法给你一个充盈成就的成果。家务劳动太过于琐碎,它无法形成故事,它不能讲述,也根本没有听众。

昆族的男人,他们用了整整四天去追逐一只羚羊,他们先埋伏,然后小心蹲守,用箭射中了羚羊的腿部,羚羊跑掉,男人们追踪它的脚印,研究它会跑到哪里。接下来的几天,男人们断断续续地追寻着这只受伤羚羊的脚印,直到他们发现,它被一群狮子捕获,这时候,男人们需要下决心,是将狮子驱赶,夺回羚羊,还是放弃。

每一次大型狩猎都伴随着一个惊险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在人们口耳间传递很久,增添些细节,再增加些传奇,故事一直被诉说,直到猎人老去。

昆族女人,她们给孩子喂奶,她们收拾工具,她们搜寻鸟蛋和蜂蜜,她们带回果子……但是,谁会讲起这些没头没尾的琐事呢?她们所做的、做完的、要去做的,全部都丢入时间的静默。

故事才能赋予叙述以灵魂,人们愿意听到这样的故事:起初遭遇的困难,接下来的一次次尝试,然后被同学和同事所激励,再次尝试,最终获得成功,成功伴随满足和喜悦。

学校里,孩子参加集体操比赛的故事,公司里,老公带着团队冲业绩的故事,都被一条贯穿始终的逻辑线条牵引。

但是,擦窗子有什么逻辑?剥豆米有吗?给鞋子上油呢?昨晚儿子不小心摔破了一个杯子,跪在地板上仔细往桌角下寻找是否有可能的玻璃碎片,把沾上油画棒颜色的衣袖清洗如新,把荸荠打碎与肉馅搅拌到一起,蒸出了可口的荸荠肉圆,这都毫无逻辑。

家务没有主线,也没有方向,没有定位,也没有打法,没有团队,也没有助手,连需要打败的竞争对手都没有,做过的所有家务,都与时间一道悄悄流逝到无边的静默,而流逝的却还会重来,明天还是如此,擦洗、打扫、清理、规整……贪婪地听着孩子们畅聊学校的趣事,一边吞咽着自己无法言说的“精彩”。

甚至,妈妈们在一起,家务也不是她们讨论的话题。孩子一定是她们话题的主角,她们可以滔滔不绝地聊起自己的孩子,老公也会偶尔被提起。

她们也会聊起情绪,她们烦恼于“控制不住生气”,她们想办法“心平气和讲道理”。

但是,每一个走出家门的全职妈妈,都急于去享受这摆脱家务的片刻自由,她们在商场里试着衣服,在美妆专柜前试一款腮红,她们在奶茶店里点上一份甜点,她们还会去花店给餐桌包一束鲜花。她们可能会约着一起到林荫道散步,她们聊着各自的孩子,聊着即将到来的假期安排,但是,她们就是不聊家务。

你没办法跟人聊起如何拖地,没有人愿意听如何把衣服分类清洗,整理橱柜有什么新鲜,再说到护理家具,枯燥无趣!家务过于平淡,它完全没有办法拥有独特有趣的讲述策略,作为访谈者,我都没有耐心能听完一个关于家务的叙述。

有一位在小红书发布日常视频的全职妈妈说:“以前在家里一个人做着各种家务,觉得很无聊。后来在小红书里看到其他妈妈也发布这些视频,觉得能找到共鸣,自己也尝试着录制一些,跟大家一起分享。”

全职妈妈的劳动是无限劳动,是全方位的无限,没有时空的界限,没有情感的界限,没有上限也没有下限,家务劳动没有起点和终点,家务劳动对抗着时间,家务劳动较量着耐力,家务劳动淹没了一切对生活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