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云深犹有未归人

春夜细雨浸润青石台阶时,小沙弥了悟正在山门值夜。忽见师父明觉提着灯笼从雨幕中走来,袈裟下摆沾满泥浆,怀中却紧抱着个素布包裹。

“去燃十二盏长明灯。“老禅师将包裹搁在佛案上,青玉般的湿竹叶簌簌掉落。了悟添灯油时瞥见布角露出半截褪色绸伞,伞骨上金漆斑驳,似是多年前旧物。

子时的钟声荡开雨帘,明觉用素布擦拭伞面,“三十五年前今夜,这把伞曾遮过姑苏城的杏花雨。“烛火在伞面游走,照出伞柄处篆刻的“蘅“字。

了悟望着伞面墨梅随光影舒展,“后来伞的主人呢?“

“后来她成了江南药商,我守着伞听檐雨。“明觉忽然将伞撑开,惊落经年积尘,“上月收到她捎来的药囊,说在太湖找到《千金方》残卷。“伞骨转动时带起细风,供案前的烛火竟开出莲花状。

晨起扫山道时,了悟在断桥边发现个缠着红绳的药杵。明觉正巧抱着新采的草药经过,“当年有人在此捣药,震落满溪星子。“

“师父不曾劝阻?“

“我栽下十二株夜合欢。“老禅师指向溪畔垂枝,“你看这晨露,可似她捣碎的月光?“

谷雨那日,了悟随师父下山采买。药铺掌柜是位白发老妪,递过油纸包时腕间红绳刺目。“烦劳小师父转交明觉大师。“她将药包放入竹篓,了悟嗅到熟悉的夜合欢香。

禅房煎药的白雾中,明觉忽然开口:“可知夜合欢入药能解郁?《证类本草》记载,此花遇夜则合,见晓则开。“了悟搅动药匙的手顿了顿,想起昨日扫塔时,在第五层檐角发现的红绳铜铃。

盛夏暴雨冲垮后山菜畦,师徒二人在泥泞中抢救冬瓜。了悟抹去额角泥水时,看见师父正对着折断的篱笆出神。断裂处卡着半枚翡翠耳坠,在雨水中泛着幽光。

“四十二年前这场雨,冲走了三亩新栽的忍冬藤。“明觉将耳坠收入袖中,“那人在雨中拾藤,翡翠坠子掉进泥里都未察觉。“

了悟抱着沾满泥浆的冬瓜,“后来补种了吗?“

“补种了七里香。“老禅师指向东墙花架,“你闻这风雨,可还带着她当年衣袂上的沉水香?“

处暑清晨,了悟在晾晒经书时抖落张泛黄药方。明觉拾起药方对着朝阳细看,“这是改良过的安宫牛黄丸方子,多添了二钱龙脑香。“

“师父怎知?“

“戊戌年大疫,有人在这院中试药七七四十九天。“老禅师指尖抚过纸缘焦痕,“你瞧这墨迹,可是被药炉熏黄的?“

白露夜,了悟撞见师父在放生池边放灯。九盏莲灯排成北斗状,池中锦鲤争相吞吐光晕。“甲子年此夜,有人在此放下四十九盏灯。“明觉将最后盏灯推入水中,“她说四十九应药师经之数,却不知佛经里的四十九日,原是中阴流转之期。“

莲灯渐次熄灭时,了悟想起药铺老妪教他辨别的忍冬藤。那日她将晒干的金银花放入他掌心:“这味可清热,这味能解毒。“

霜降那日,山门外来了个背药箱的少女。了悟接过布施的艾草时,瞥见她耳垂上的翡翠坠子。少女望着东墙盛开的七里香:“劳烦小师父转告明觉大师,太湖边的忍冬藤今年开花特别早。“

冬至黎明,明觉在禅房圆寂。了悟整理遗物时,在《华严经》中发现夹着四十九片忍冬叶。经卷空白处写着:“丙午年白露夜,与阿蘅同放莲灯四十九盏。“

送灵队伍行至断桥处,了悟看见药铺老妪立在溪畔。她将红绳药杵系在夜合欢枝头,树根处埋着个青瓷药瓶。那日后山菜畦再未遭过暴雨,但每至春分,篱笆下总会钻出带着药香的翡翠色新芽。

十年后的某个雨夜,已任监院的了悟在藏经阁教导小沙弥。孩子举起本旧经书:“师伯,书里夹着朵石斛花!“

了悟就着烛光细看,干枯花瓣上留着蝇头小楷:“纵然千峰暮雪,不负一伞晴天。“窗外惊雷炸响,佛案前的长明灯突然结出七朵火焰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