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毕业后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毕业后教育即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麻醉专科医师的重要途径,国际住院医师培训的经验要在中国推行目前仍面临着法律、人事及财政层面的困难。当前我国实行的是执业医师法,在人事体制方面,我国的住院医师绝大多数是单位人而不是社会人,在财政方面也缺乏保障。因此,我国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必须将国际经验与国情、省情相结合,逐步实施,最终达到国际先进模式的目标。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上海市2010年率先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国范围从2015年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要求,逐步加大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力度,合理调控各专业招收比例,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到2020年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覆盖率要达到100%。从当前我国各级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①必须充分认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因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决定主治医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而麻醉科主治医师队伍的综合实力是麻醉学科未来发展的基础和后劲所在;②应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制定具体计划并组织实施;③要认真研究解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诸如培训的规范化问题、待遇及奖金问题、工龄问题、培训合格后授予证书与学位问题以及经费补偿问题等;④要组织作为社会人的住院医师培训试点,为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取得经验,现将相关问题简介如下。

(一)培训对象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以下简称“培训对象”)为医学院校毕业后进入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麻醉科临床工作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学或麻醉学专业毕业生。

2.对未与医疗卫生机构确立聘用关系,又准备从事麻醉科临床工作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应选择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培训,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各基地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培训目标

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培训,能够打下扎实的麻醉科临床工作基础。培训结束时,能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心、人际沟通能力、应急能力和有团队精神,基本正确地运用常规麻醉方法,掌握麻醉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各亚专业手术以及有创治疗的常用麻醉方法的实施与管理及常见麻醉后并发症的处理原则,能够基本正确和独立地实施手术患者的临床麻醉,掌握心肺脑复苏术。了解国内外麻醉学理论新进展、前沿监测与治疗技术。具体要求如下:

1.系统掌握麻醉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新进展,并能与临床工作实际相结合。

2.能规范并初步独立地实施常用的麻醉方法与技术,初步具备对患者生命功能进行监控的能力。

3.能独立从事临床常见急救与生命复苏工作。

4.能对见习和实习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5.熟悉科研的基本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撰写具有一定水平的论文、病例报道或综述。

6.能比较熟练地阅读医学外文书刊,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读、写能力。

7.具备良好的人文综合素质。

住院医师经过规范化培训,要求达到或接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高年住院医师水平。

(三)培训医院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经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培训医院及其符合条件的科室内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认定管理办法和临床科室标准细则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

2.因机构设置或条件限制无法完成个别科室轮转的,培训医院应与其他符合条件的医院签订联合培训协议,并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备案。

3.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培训医院实行动态管理,对培训医院培训工作情况定期进行抽查督导,每3~5年进行一次重新认定。未经认定的医院应暂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4.培训医院应落实相应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5.各培训医院要制定培训相关管理制度,强化培训全过程监管,严格按照培养标准实施培训工作,同时,要为培训学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四)培训计划及细则

1.培训安排

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时间,采取麻醉科科内和相关临床科室轮转的方式进行,其中麻醉科24~28个月,相关临床科室轮转不少于6个月(表2-1)。

麻醉科轮转应包括麻醉学重要组成部分即临床麻醉、重症监护治疗和疼痛诊疗,临床麻醉要安排所有亚专科的基本训练。

相关临床科室轮转由各培训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可在普通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小儿内科、急诊科、影像科、心电图等科室中任选2~4个科室,每个科室轮转时间为1~3个月,轮转培训总时间不能少于6个月,轮转顺序由各培训医院制定。

表2-1 麻醉科住院医师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轮转顺序由各培训基地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不能缺项。33个月的基本培训后余下的3个月为机动培训时间,建议安排非临床麻醉的轮转(麻醉超声技术、教学、科研等)。住院医师每完成一个临床亚专业轮转,应有相应的出科考试,并有相应的文档记录。

第一年结束后必须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对没有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者,应于下一年重新考试,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后方能参加后续的培训,若第二次仍未通过资格考试者,应退出本培训。

2.培训计划

第一年: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培训;临床麻醉基本技能培训。

第二年:临床麻醉基本技能、各亚专业麻醉和人体生命功能监控培训。

第三年:强化临床麻醉各亚专业麻醉与人体生命功能监控培训;ICU及疼痛诊疗培训。

3.培训内容和要求

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应强调临床能力即判断与处理能力的提高,因此,临床实践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为此提出如下基本内容与要求供参照执行。

(1)临床麻醉基本操作(表2-2)

表2-2 临床麻醉基本操作例数要求

(2)麻醉学亚专业麻醉种类及例数要求(表2-3)

表2-3 亚专业麻醉种类及例数要求

*心血管外科麻醉必须包含至少10例体外循环下的心血管外科麻醉。

(3)麻醉学分支学科(表2-4)

表2-4 分支学科轮转要求

(4)特殊麻醉技能要求(表2-5)

表2-5 麻醉特殊操作例数要求

(5)ICU技能(表2-6)

表2-6 ICU临床技能操作例数要求

(6)疼痛门诊和/或病房技能要求(表2-7)

表2-7 疼痛诊疗操作例数要求

(7)模拟培训相关课程(表2-8)

表2-8 参加模拟培训课程要求

(8)其他相关技能(表2-9)

表2-9 其他临床技能要求

工作日计算方法:每年非临床日=周末(六、日)104天+教学5天+休假7天+法定假日1天,共计126天。每年应完成临床工作日=365-126=239天;三年应完成临床工作日=239×3=717天。

(9)教学能力:

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需担任助教工作,同时须在第3年时担任见习带教工作。

1)住院医师至少应有1周时间担任专业基地内部教学的助教工作,协助做好教学工作(包括病例讨论、杂志俱乐部、科研讨论会、住院医师理论课和晨课等)(表2-10)。

2)助教职责:提前1周与任教医师讨论学术周的计划和方案,准备杂志俱乐部读书报告至少1篇,所选文献应为具有科学意义和临床意义且设计较佳的文献,鼓励用英文讲解文献;并负责将相关的教学内容整理存档。

表2-10 教学活动及其数量要求

(10)发表论文(任选一项)(表2-11)

表2-11 发表论文要求

4.理论学习及要求

根据住院医师培训要求设置课程及理论学习,通过培训应掌握:①麻醉学基础理论包括麻醉药理、生理、解剖以及设备仪器等;②麻醉学临床包括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学、急救复苏和药物成瘾与戒断等;③临床各相关科室常见患者的诊治知识等;④掌握相关监测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流程,熟悉基本判断处理,为进一步掌握生命功能调控奠定坚实基础;⑤初步掌握围手术期常见危象的紧急判断与处理等。此外,应了解麻醉学、危重病医学和疼痛学领域国内外理论新进展、前沿监测与治疗技术。

(1)理论知识学习要求(表2-12)

表2-12 规范化培训期间理论知识学习要求

3年培训期间,住院医师必须参加至少50次的住院医师理论课学习,包括在其他临床学科轮转时所参加的学习课程。住院医师理论课建议采用问题为导向的授课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 and discuss,PBLD),授课的知识点见表2-13。

表2-13 建议授课知识点

(2)课程内容建议如下,可组合实施。

主要参考书籍推荐如下:

1.邓小明,姚尚龙,于布为,等.现代麻醉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2.WILTON C LEINE.麻省总医院临床麻醉手册[M].9版.王俊科,马虹,张铁铮,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3.RONALDD.MILLER.米勒麻醉学[M].8版.邓小明,曾因明,黄宇光主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

4.邓小明,姚尚龙,曾因明.2017麻醉学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5.相关期刊 《中华麻醉学杂志》《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等。

除课堂学习外,住院医师应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每年应获继续教育Ⅰ类学分≥10分,三年累积应≥30分。

(五)考试与考核

对规培住院医师必须有严格、连续、定量的考核,要按培训内容与要求追踪记录在每个科室的培训情况,包括时间(工作日)、病种及例次数、技术操作例次数、医德医风及工作表现、理论学习等,每阶段要有评语,要有能力考核及理论考试的方法及得分。这是对规培住院医师评估的基础。

规培3年结束后进行统一考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决定,采用多站式考试,目前设置六站式,即①综合知识(上机);②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上机);③病史采集(口试+床旁操作);④体格检查(口试+床旁操作);⑤病例分析(口试);⑥临床操作(口试+床旁操作)。一般采用同一地点、同一考试内容、同一评判标准及同一组主考老师即“四同”的办法进行,以能达到严格、统一、公开、公平的要求。规培住院医师经考核合格后按相关手续上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发给培训合格证书,作为晋升主治医师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