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外耳道真菌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外耳道真菌是真菌侵入外耳道或外耳道内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繁殖,引起的外耳道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可合并细菌感染。肉眼可见外耳道内有青烟色、黑色或黄白色霉苔,可见菌丝,与皮肤接触处呈痂状。外耳道真菌感染有时可无症状,其常见症状主要有外耳道不适、胀痛或奇痒、外耳道阻塞感、听觉障碍等。

本病病因为真菌直接感染。常见诱因如下:

1.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增加,改变了外耳道的pH。

2.耵聍缺乏。

3.外耳道内长期滴用广谱抗生素。

4.游泳、挖耳造成外耳道炎症。

5.全身性慢性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全身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

二、临床表现

外耳道真菌感染常见症状主要包括:

1.外耳道不适,胀痛或奇痒。

2.由于真菌大量繁殖,堆积形成团块可阻塞外耳道引起阻塞感。

3.真菌团块刺激,外耳道可有少量分泌物,患者感到外耳道潮湿。

4.外耳道阻塞,鼓膜受侵,患者可有听觉障碍、耳鸣,甚至眩晕。

5.如病变损害范围较大或较深,可有局部疼痛。

6.有些真菌引起的改变以化脓和肉芽肿为主。

7.严重的可致面瘫,真菌可致坏死性外耳道炎,有些真菌感染可引起全身低到中等发热。

三、治疗要点

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清洗真菌团块及痂皮,用卷棉子拭干后,局部喷制霉菌素或达克宁等抗真菌药物。外耳道皮肤肿胀、渗液时,向外耳道内置入1/4氯可粉纱条,每日更换。保持外耳道干燥,戒除挖耳习惯。

四、常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舒适受损

与外耳道瘙痒有关。

2.知识缺乏

缺乏外耳道真菌感染的防护及治疗的相关知识。

3.疼痛

与疾病本身有关。

4.焦虑

与外耳道胀痛、奇痒等不适有关。

五、护理措施

1.进行清洗时,注意水的温度,避免患者的不舒适。

2.关心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本病的认识。

六、出院后的康复指导

1.饮食应清淡,多食水果、蔬菜。

2.勿过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宜清淡富含营养饮食。

3.保持外耳道干燥,戒除挖耳习惯。

4.不自行滥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

5.避免水进入外耳道内。

6.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保持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