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耳疾病

第一节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化脓性炎症,重者炎症深达乳突骨质。临床上以耳内长期间歇或持续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特点。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获得恰当而彻底的治疗,或治疗延误,以致迁徙为慢性,此为较常见病因;急性坏死性中耳炎病变深达骨膜及骨质,组织破坏严重者;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如猩红热、麻疹等传染病,特别是婴幼儿,中耳免疫力差,急性中耳炎易演变为慢性;鼻部和咽部的慢性病变如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等,亦为引起中耳炎长期不愈的原因之一。

二、临床表现

1.耳溢液

耳内流脓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脓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或经外耳道再感染时,流脓发作或脓液增多,可伴有耳痛,病变由静止期或相对稳定期进入急性发作期。脓液为黏液性、黏液脓性或为纯脓。

2.听力下降

患耳可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听力下降程度与鼓膜穿孔的大小、位置、听骨链是否受损,以及迷路是否正常有关。

3.耳鸣

部分患者有耳鸣,多与内耳受损有关。由鼓膜穿孔引起的耳鸣,在将鼓膜穿孔修补后耳鸣可消失。

三、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通畅引流,消除病灶,恢复听力,消除病因。

1.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的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局部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

引流通畅者,应首先使用局部用药,炎症急性发作时,要全身应用抗生素。有条件者,用药前先取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指导用药。

(2)手术治疗:

中耳有肉芽或息肉,或电耳镜下虽未见明显肉芽或息肉,而经正规药物治疗无效,CT示乳突、上鼓室等有病变者,应做乳突径路鼓室成形或改良乳突根治术,乳突根治术。中耳炎症已完全吸收,遗留鼓膜紧张部中央性穿孔者,可行单纯鼓室成形术。

四、常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疼痛

与手术切口及耳道内填塞有关。

2.知识缺乏

缺乏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防护及治疗的相关知识。

3.焦虑

与听力改变、耳鸣等临床症状有关。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措施

(1)全面评估患者:包括健康史及相关因素、身体状况、生命体征,以及神志情况、精神状态、行动能力等。

(2)心理护理:对患者给予同情、理解、关怀、帮助,告诉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不利于疾病恢复,解除患者紧张情绪,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保证良好睡眠,如患者失眠,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地西泮睡前口服。

(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术前多进食富有营养、易消化、口味清淡的膳食,以加强营养,增进机体抵抗力。告知患者术晨0:00起禁食水。

(4)术前一日清洁术区皮肤,遵医嘱备术侧耳周二指皮肤;沐浴更换病号服。

(5)术前指导: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介绍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及技术水平,介绍手术的大致过程及配合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术前注意事项。

(6)术前一日给予患者行抗生素皮试,以备术中进行抗生素输入。

(7)物品准备:病历、胸片、心电图、CT、MRI、各种检查结果及检验结果等。

(8)术前取下活动性义齿,贵重物品交由家属保管。

2.术后护理措施

(1)卧位:

全麻术后平卧或健侧卧4~6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头部勿剧烈活动,如无头痛、头晕等症状,4~6小时后可下床排尿排便,次日可下床活动。

(2)专科护理: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有无面瘫、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注意患侧耳部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如出现渗血、渗液,观察渗出物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必要时通知医生给予更换伤口敷料。如患者术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要评估是麻醉后反应,还是内耳刺激后症状,指导患者减少头部独立运动,卧床休息,等症状减轻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3)饮食护理:

全麻清醒4~6小时,无恶心、呕吐症状,可饮水,饮水后无恶心、呕吐、呛咳等症状,可进少量流质饮食,次日给予高热、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如馄饨、面条、面食等),3~5天后根据医嘱逐渐过渡为普通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质地坚硬的食物,鼓励并协助患者进饮食,做好饮食指导。

(4)药物治疗护理: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止血等药物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及反应并做好记录。

六、出院后的康复指导

1.出院前可拆除耳部伤口敷料,术后10~14天预约门诊复查,拆除缝线及耳内纱条,纱条填塞可造成患者耳道内闷胀感,或纱条干结后易造成局部刺痛感,指导患者在此期间不可随意抽取耳内纱条,如不适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及休息,可适当应用止疼药物。

2.指导患者出院后如短时间内出现耳道内少许渗血渗液不必过于紧张,一般为耳部伤口敷料压力解除后残余渗血渗液,如有此情况可在耳道口放置棉球,浸湿后更换即可。

3.合理饮食,注意营养,避免食辣、油炸食物,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4.勿用力擤鼻,以免增加中耳压力,要采取正确的擤鼻方法,可将鼻腔内分泌物先回吸到口腔内,再经口吐出,或堵住一侧鼻孔,轻擤另一侧。

5.保持耳部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嘱患者勿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以免影响鼓膜的愈合。

6.沐浴时防止水进入耳道内,可先将耳道填塞棉球,如不慎外耳道进水,请及时擦干。或者取仰卧位,由家属或由专业人士协助洗头。

7.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做好卫生宣教,尤其是对患耳的卫生保健。出院后,半年内禁止游泳,行鼓膜修补患者3个月内禁乘飞机。

8.术后一个月复查纯音测听,了解听力情况。定期复诊,病情有变化时及时就诊。

9.患者需安静休养,减少外界刺激保证睡眠。

10.远离噪声,保护听力。

11.烟、酒可导致内耳损伤引发听力障碍,有此习惯者应尽早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