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毕达哥拉斯及其追随者

之前提到毕达哥拉斯(约前570—前490年)最早自称哲学家,但我们更熟悉他作为数学家的身份,以及被西方人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勾股定理。

毕达哥拉斯的哲学主张确实和他的数学实践紧密结合。当伊奥尼亚的哲学家们尝试用自然元素解释宇宙的本性和生成变化时,毕达哥拉斯和他的追随者毫不犹豫地把数看作本原:

为了说明这一点,毕达哥拉斯派有时习惯于这样说:“万物皆与数相似。”有时则会以最自然哲学的方式发誓如下:“以将‘圣四(tetraktys)’——拥有永恒自然之根基的源泉——赐予我等者的名义〔发誓〕,绝不!”所谓“赐予我等者”,指的是毕达哥拉斯……而“圣四”则是一个数,它由前四个数构成,产生了最完满的数,也就是十,因为1+2+3+4=10。1

图1.9 毕达哥拉斯派的圣四

在毕达哥拉斯的数学体系中,“四”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看作一切智慧的源泉。因为它不仅揭示了十进制中“十”这个完满数的来源,而且也展示出最基本的和谐比例关系:毕达哥拉斯认为四度、五度和八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而其中八度的弦长比例是2:1,五度是3:2,而四度则是4:3。所以,这三个最完满的和谐都可以还原为前四个自然数的比例关系。而整个天体的运行又似乎是在模仿音阶,天底下的万物无不包含着内在的比例关系。因此,前四个自然数组合而成的数与数的和谐,就构成了世界的本原。为此,毕达哥拉斯派生造了“圣四(tetraktys)”这个词,以及一个每条边由4个点构成的等边三角形(图1.9)作为特殊的象征,来展示他们所理解的宇宙秩序。

当伊奥尼亚的哲学家们专注于世界的物质特性时,毕达哥拉斯选择了对世界的抽象刻画,用数来解释世界的变化。他把目光投向自然结构,后者通过数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对于内在结构与事物构成形式的思考,对后来的哲学家,特别是柏拉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毕达哥拉斯的灵魂转生学说对柏拉图影响也很大。他认为灵魂在死后只是离开我们的身体,但并不会随之灭亡,而是会重新投生到其他身体中,不止会转生为人,也会变成其他动物。据说毕达哥拉斯曾经因一只狗被人抽打而痛哭,说那是他失散多年的好朋友。2

此外,对于毕达哥拉斯派来说,哲学并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或探究自然的方式,而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毕达哥拉斯的追随者们,在严格的意义上构成了一个学派,甚至是一个宗教团体。他们有自己的学派礼仪,遵守一定的进食法则。在16世纪的这幅插图(图1.10)中,毕达哥拉斯看到了豆子,连连摇手,因为他们学派拒绝进食豆子,这是一种宗教式的禁忌。这看起来像是哲学的倒退,但它同样生动地展示出早期哲学家们对于不可解释的事物所采取的应对方式。至于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是不是合乎理性,我们需要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来思考和判断。

图1.10 匿名法国画家《不要吃豆子》水彩(16世纪初),美国国家美术馆。

1 塞克斯都:《驳逻辑学家》1.7.94。

2 拉尔修:《名哲言行录》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