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世纪哲学十五讲
- 吴天岳
- 938字
- 2025-03-28 14:24:21
3.对立面的统一
赫拉克利特所说的对立面的统一,传统上被认为像第二条河流残篇一样公然违背无矛盾律。1但这显然不适用所有以对立面为主题的残篇,例如下面这条:
在〔身体〕里,那活着的和那死去的、那醒着的和那睡着的、那年轻的和那衰老的是相同的。因为前者换了位就成了后者,后者再换回来就成了前者。2
这一段所描述的,既不是生和死这样的对立面是同一回事,也不是同一个事物在同一个时刻可以既年轻又衰老,而是将对立面看成了可以相互转化的两个极端。对立面之间的转化是以拥有这两个极端性质的同一个事物为中介的,而这个事物(例如赫拉克利特本人)之所以能实现在对立面之间的转化,是因为它在时间中发生变化,在不同时刻可以有不同的性质和状态,但它本身却可以保持不变,这就是所谓“历时性的同一(diachronic identity)”。在后面的讨论中,我们会看到历时性同一,特别是人的历时性同一的重要:我们从婴孩长大,然后老去,在什么意义上仍然是同一个人,这会成为哲学家一直关注的一个话题。赫拉克利特对此没有给出更多的解释,但他强调了是同样一个东西在经历生和死。所以,当赫拉克利特谈到对立统一时,他并不见得就违背了无矛盾律这样的逻辑或形而上学法则,而很可能只是在谈论历时性变化中同一个事物在对立的两极性质之间转化。
当然,赫拉克利特在谈到对立面的同一时,不仅从历时同一性的角度入手,而且也会谈到同时性的对立,即同一事物在同一时刻可以具有相互对立的性质:
上坡的路和下坡的路:同一条路。3
海水最纯净也最肮脏:对于鱼它是可以饮用的和安全的;但对于人,它是不可饮用的和致命的。4
同一条路同一时刻可上可下,差别来自视角的不同。同样的海水在同一个时刻,既是可饮用的也是不可饮用的,但它并不违背形而上学的基本法则,因为它所针对的对象不同。因此,前面提到的第二条河流残篇,“同一条河流,我们既踏入又不踏入,我们既存在又不存在”。或许也可以有其他理解,不需要像传统解释者那样认为是在公然无视无矛盾律等逻辑或形而上学法则。此前关于河水流变与河流同一性的分析已经为我们给出了暗示,但遗憾的是,赫拉克利特并没有为我们如何理解我们的存在和踏入(河流)的行为提供更多的线索。
1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4.3 1005b23-25。
2 DK22 B88.此处参照了D. Graham的读法及英译,见id. The Texts of Early Greek Philosophy, p. 162。
3 DK22 B60.
4 DK22 B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