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启航,探寻学术之美

赵达慧

赵达慧,北京大学2018年教学卓越奖获得者,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超分子化学、材料化学。主要讲授“有机化学(英文)”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曾参与“今日化学”小班课教学。曾获得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理工类)一等奖、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

教学是一门学科,

是一个需要我不断地思考如何去改进的过程,

而不是只需教条地照搬和重复就可以完成的任务。

——赵达慧

▎因材施教的“乐高建筑师”

“当上老师,算是一种机缘巧合,一直很喜欢学校的氛围,做老师、做教学,能一辈子都和学生打交道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所以就一直这样走下来”,赵达慧如是说。自200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以来,赵达慧已经在讲台上站了十几个年头。

多年的教学生涯,赵达慧逐渐形成了注重“本质”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她总是强调:“要用最准确简明的语言将最基础本质的东西向学生展示出来。”她的课件朴素,没有花哨的修饰或动画,重在逻辑清晰、简洁明了。上课时,赵达慧会先对上一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作为过渡和联结;而在课堂讲述中,她则能够简明扼要地从纷繁复杂的内容中提炼出核心问题,连缀起看似细碎的要点,令学生豁然开朗。

“本质”重在对知识的穿透力,前提是筑牢基础,就像用乐高积木慢慢搭建起复杂的建筑。赵达慧在教学中强调基础的重要性。她认为,打好基础,稳稳站立在宽阔平坦之处,然后再向更高更远处求索,是自己应当引领学生循序渐进的路径。“高手过招,比的都是基本功。”她并不强调在本科前期的基础课程的课堂上过多地讲授最前沿、最深奥的内容,而是注重知识架构的系统完善,每一个知识点讲深、讲透。

然而“简明”并非“简单”,化繁为简的背后,是精心梳理和打磨。她坚信,只有自己足够熟悉课程内容,才能够给学生讲解清楚。因此,在准备课程时,她总是仔细推敲每一个细节;课前,赵达慧都会提前十五分钟左右到达教室,再次翻阅讲义和课程PPT,整理思绪,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因为招生方式的多样化,学生在有机化学方面的知识背景和基础呈现出比较大的差异,如何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同一个课堂里都能够学有所得是赵达慧教学过程中始终面临的挑战。多年教学总结出来的心得就是,需要切实地因材施教。“我所理解的因材施教,包括帮助学生去发掘他自己擅长什么,再通过适当的方式帮助他们去提高相对不擅长的方面,这样既能使他们有充分的信心不断地学习下去,还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

赵达慧坚信,教学是一门专门的学科,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心理等。她认为:“大脑的习得过程和小脑的运动过程颇为相似,通过一定的训练可以提高特定方面的能力。”她经常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希望能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更有效的学习体验。而赵达慧的诚挚育人之心,在她的学生那里,也得到了积极的回应。如一位学生在反馈中写道:“我可能不是班里学得最好的,但这个课程让我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让赵达慧深感温暖,也看到了精心培育的种子,正在一点点发芽结果。

赵达慧不仅注重课堂讲授,课下也会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阅读前沿文献等。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加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而通过阅读前沿文献,学生则能够学到有机化学最新、最前沿的发展变化,了解前沿的科研是以怎样的方式在推进学科的发展。通过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赵达慧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节奏中成长,不仅能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还能够培养出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兴趣,体验学习的真正意义。

她认为,一个好的老师还需要具备充分的耐心。“要以最诚挚的耐心去对待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赵达慧希望自己不仅仅是学生们的老师,更是他们可以轻松交流的朋友。在她看来,教学不仅仅限于知识的传授,还有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和品格的塑造。“要把学生培养成国家发展和繁荣的建设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人民利益的维护者。要有境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肯付出、肯牺牲,这一点也很重要。”

赵达慧和Prof.Coppola合作授课

广厦始于垒土,赵达慧对“本质”和“基础”的追求,对“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理念的贯彻凝聚了她多年的教学智慧。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扎实掌握了知识,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赵达慧的课堂是严谨而温暖的,她用心血和坚持,为学生们铺就了通向未来的光明之路。

▎和学生一起成长

赵达慧深知,作为老师,除了耐心,还需要在学术上不断进步和精益求精。“北大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非常有深度,常常会让我感到惊讶。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修养,以匹配这些学生的能力。”学生们高水平的问题成为赵达慧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动力。

除了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多年与学生们的交流沟通,也让赵达慧“辅修”了心理学知识。“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会积累一些心得。思考人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影响等,这些对教学非常有帮助。”

除了注重对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赵达慧还同样关注他们的心态和心理健康。“有时候,几句鼓励的话语,就能让学生感到不那么孤单,给予他们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动力。”她解释道:“如果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没有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宽慰,可能会放弃很多努力,这会影响他们后续的学习。但如果他们熬过了这一段困难时期,并得到了正面的反馈,他们的心态会变得更加乐观,学习也会越来越好。”赵达慧认为,任何经历都是财富,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都应该被珍视。“从长远角度来看,那些负面的经历可能会为你带来一些正面的收获。熬过这段时间,你可能会看到曙光。因此,我会鼓励学生珍惜每一个经历,不断努力,勇往直前。”

在课堂上,赵达慧会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学习某些看似困难的东西并不一定需要极高的智商,但确实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大量的时间积累。在这个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某一天你会忽然开窍,变得游刃有余。”这种对学习过程的深刻理解,让她的教学方法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也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与欢迎。

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让她对“教”与“学”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赵达慧深感传授知识并不只是单向的灌输,而是需要细致地观察和理解学生们的接受程度与认知规律,教师表述问题的方式、语气和语速都会影响学生的接收效果。她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寻找更有效的途径来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赵达慧还对“学”与“用”有了全新的理解。她发现,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记忆、模仿、重复,最后才能达到创新。“就像小脑的学习一样,初次接触某个动作会感到非常困难,但通过不断的锻炼,我们能让这根神经逐渐变得发达,控制得越来越灵活。”此外,她强调,学生们需要对知识进行一定的记忆:“当调用信息的时间极短时,大脑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更有效的综合分析,为创新提供空间。如果调用速度过慢,就会妨碍深入、复杂的思考和运用。”这是因为她发现,尽管学生们在课堂上似乎听懂了,但在做题和考试时仍会遇到困难,这说明没有熟练掌握而无法灵活运用;而理解和记忆则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将所学内容真正记下来,才能更加自如地运用。她给学生们举了一个例子:“就像在阅读英文文章时,如果遇到太多生词,阅读速度就会变慢,导致无法很好地理解整篇文章。同样地,如果在大脑中不能快速提炼所需信息,就很难有效地进行创新。”

▎教学热情:不断追求提升的旅程

赵达慧的学术之路始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她在这里完成了本科学业。之后,她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和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并从事研究工作。自2006年3月起,她回到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任教,开始了她的教学和科研生涯。她长期从事新型有机/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共轭分子的超分子组装结构及功能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学生到教师的成长,使她更能真切地体会和理解学生的困惑与感受,并使她更多了一份为学生纾困解难的责任心。

“教学”之于赵达慧,始终是热情和兴趣所在,这也使她纵然十几年教授同一门课程也从未感到厌倦。长期教学,既是一种坚持,也是不断尝试与探索的过程;而将北大的教学传统薪火相传,也是她的使命与牵挂。

赵达慧回忆,教学生涯初期的她受到老一辈教师的深刻影响:“他们不仅传授了我学科知识,还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他们是我的榜样,他们的悉心指导让我对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021年,赵达慧和课题组成员在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而对于年轻一辈的教师,她则竭其所能地相助,毫无保留地分享。“如果有机会与年轻教师沟通交流,分享我的心得,或许能帮助他们在教学中更快地成长。”若论“经验”,赵达慧则强调学习和实践同样重要:“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

对于年轻的研究者,赵达慧则努力帮助他们找到兴趣点、实现提高与开拓。

赵达慧深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她通过自身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传递给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方法,让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我发现,有时候学生们理解知识的快慢,可能跟他们的天然兴趣与思维模式有关。”赵达慧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这些方法,赵达慧不仅帮助学生们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也让他们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和挫折。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和科研就像一场长跑,不要把短期的成败当作最终的结果。因为,不断的努力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当学生们遇到困难时,我会告诉他们,从我自己和其他人的生活经历中都可以看出,困难的时期其实是个人成长的时刻。”她鼓励学生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而要看到这些困难带来的成长和收获。

赵达慧的教学之路充满了汗水和智慧,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恳切、真诚的“好老师”的真正含义。她不仅是学生们的导师,更是他们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仅让学生们在学术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让他们在生活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通过她的努力,赵达慧不仅实现了自己作为教师的价值,更成就了学生的未来。

学生评价

·老师讲得很细致,对同学们的疑问也都会耐心解答!

·老师教学细致耐心、重点突出,乐于沟通,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

·老师讲得很好,重难点部分会用中文讲解。

·真的是一门非常好的课程,也有挑战性,有趣,谢谢赵老师!我觉得还能坚持介绍杂环、糖、生化的部分非常好!

(赵凌、隋雪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