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自幼聪明伶俐

俗话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就在惠征官运最兴隆,仕途最顺畅,一家人其乐融融之时,却突遭横祸,而且灾祸的接连不断,又同时印证了另一句俗谚:“祸不单行。”

先是京城里传来噩耗:惠征的官场靠山御前侍卫、内务府管理大臣岳丈惠显病故。岳父的死对惠征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令全家倍感悲痛。

老丈人一死,就意味着断送了惠征的前程。没有了背后的支持,试想谁还有兴趣来提携他这位没有背景的四品道台呢?特别是山西归绥道这样肥缺,多少人垂涎欲滴。

原先惠征有岳父在京城里替他撑腰,要搞倒他并不容易。现在只要有心人打个小报告,惠征就得如履薄冰,生怕不小心丢了官,一家子无处可去。

谁知老丈人的丧事刚办完,悲痛未去,惠征的父亲景瑞又被投进了刑部牢房。据说他是受到户部银库亏空巨案的牵连。经办追赔事宜的大臣还通知惠征,要他在限定的时间内代其父偿还所欠的上万两白银。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兰儿的祖父是受曾祖父吉郎阿的牵连而入狱的。吉郎阿健在之时,是嘉庆年间国家银行的负责人任户部银库员外郎,嘉庆十九年也就是1814年,吉郎阿突然去世。但是在道光二十二年也就是1842年,京城揭露了一宗户部银库大量亏空的巨案,这个案件却直接牵连到了吉郎阿。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在吉郎阿去世28年后,道光二十二年的五月,万泰银号的老板张亨智为儿子张利鸿买了一个知州的官,原本已经办成了,但是钱却没有上交。

除了这些,张亨智还想为大儿子捐一个员外郎,所以想先挂个号。当他正要去交钱的时候,赶上一个平时比较好的朋友周二也要代朋友去交纳款项,于是张亨智请他顺便一起交纳,并告诉了当时在银库当差的弟弟帮忙照料一下,早点入库。

当时张亨智带了11474两银子,总共装了11个袋子,负责送到银库。这一天,恰逢张亨智的弟弟值班。由于工作很忙,所以张亨智的弟弟就错把第二秤报成了第三秤,结果管库的人也没有追究,大家也心照不宣,而张亨智的弟弟在报第七秤的时候就故意报了第十秤,这样就剩下了四袋银子。

这件事情,御史和库管都没有发现,所以这些人就准备把这些银子分了,但是后来由于分赃不均,事情就泄露了出去。这时,听到风声的人就来敲诈,但是没有成功,所以他们就向南城吏部衙门告发此事,最后闹到刑部。刑部只好把这件事情上报给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听到这件事情十分生气,于是在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八日下旨,命令军机大臣会同刑部严刑审讯。

这件事情被调查清楚后,道光皇帝还是不放心,又派一帮司员去查库,结果库银亏空竟达9252万两,于是道光皇帝立即下令严查,命令自嘉庆五年1800年以后,历任库管及相关人员都不放过,不管故去的还是活着的,一律要赔款。

按照规定,吉郎阿应该赔银43200两,因为已经故去,所以赔款减半为21600两。而根据道光皇帝的命令,已经故去的人所赔银两,应该由其子孙后代代赔。

就这样,这笔赔款就落在了兰儿的祖父景瑞头上。这对于这个家来说,无疑是一场飞来横祸,给全家带来了很大的震动和不安。但是,更大的灾难还等在后面。由于不能按照期限赔款,景瑞被参了一本,打入监狱。

这两个灾祸一并向惠征袭来,使得这位养尊处优惯了的道台大人一时没了主意。据说,惠征听到父亲被投入监狱的消息脸色苍白,虚汗直冒,目瞪口呆,好似头上劈下一个闷雷,半时缓不过劲来,一旦缓过劲儿来了又像是变了性别,如妇道人家一般哭哭啼啼,终日以泪洗面,说话有气无力的,支吾不了两句,便引出一大堆令人气闷的叹息。

倒是他的那位大小姐兰儿强打精神,忍哀微笑,不住地劝慰二老,俨然像是这个家庭的主宰。兰儿说:“莫要慌乱,没有银子可以去借。”

于是家人便向亲戚、邻居借来了需要交纳的银子。此时兰儿又说道:“这些银子不能全都交出去,要留一部分打点关系。”

惠征当时的官职是个道台,有很多的朋友,而惠征的岳父惠显是个二品官员,于是,兰儿就找了家里有关系的亲戚,上下打点,最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陆续凑集了九千多两银子,到道光二十九年,又上交了两千八百多两银子。

就这样,勉强凑到了总数的60%,剩下的40%用田产和扣发薪俸来赔,景瑞才被放了出来。

兰儿的这一举动,让家里人倍感欣慰。经过这件事情,惠征对家人这么说道:“这个女儿,可以当儿子使。”

后来,亲属之间就传开了:惠征的女儿兰儿很能干。她靠着精巧的心思,为家庭解除了困难,也让自己的聪慧在亲戚之间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