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晋升为懿嫔

俗话说:只有愚笨的女人才会觉得自己遭受压迫,而聪明的女人则懂得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找到适合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兰贵人正是这样一位聪慧的女人。

她看得出,咸丰帝精神脆弱,容易感到疲倦。而与之相对,兰贵人精力充沛,头脑清晰,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于咸丰帝的弱点了如指掌。

兰贵人深知,咸丰帝内心深处对大清江山的命运充满恐惧,尤其是担心自己会将国家毁于一旦。表面上,他对太平天国的叛乱讳莫如深,但实际上这正是他最为关切的问题。咸丰帝为自己缺乏有效的镇压策略而忧虑,沉迷于声色之中,正是这些内心的焦虑得不到释放的结果。

咸丰皇帝是一个为忧患所困的帝王。在他短短12年的统治中,从未有过一天的安宁。内忧方面,主要是以太平天国为首的大规模农民起义。道光三十年七月,拜上帝会成员在广西紫荆山南麓的金母村集结,迅速组成了太平军。

这个时候,道光帝已经去世。咸丰帝为了尽早扑灭这场农民革命,任命了前云贵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指派他“星驰就道,悉心剿抚”。可是,非常遗憾的是,林则徐却病死在赴任途中。

接着,咸丰帝派遣前两江总督李星院为钦差大臣,调动六省清军协同剿匪,但依然未能奏效。咸丰帝继位不到八个月,太平天国便如火如荼地兴起,这对年纪轻轻的咸丰帝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太平军长驱直入,于咸丰三年三月二十九日攻入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天京为太平天国的首都。这个震动中外的农民起义从1851年开始,历时14年,波及18个省,几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直到咸丰帝死后三年,这个大起义才慢慢地被镇压了下去。

外患是指英、法、俄、美诸列强酝酿与发动的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诸列强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在这之前,就处于酝酿阶段,然后步步升级。他们先攻广州,次攻天津,然后再攻北京,直逼得咸丰皇帝北逃热河。

作为一位年轻的皇帝,咸丰帝不仅要对付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一次农民大起义,还要与武装到牙齿的英、法、美、俄世界上几个最大的资本主义强国的侵略,他感到力不从心,捉襟见肘。

此外,咸丰帝也是一位风流天子。他刚刚继位时,年二十岁,正值精壮之年,到处逐艳评芳,荒淫无度,变着法儿玩弄女色。

这位好色的少年皇帝还异想天开地从江南选来4个汉族美女,将她们安置在圆明园内4个别馆之中,让苏州小姐住在“牡丹春”、扬州小姐住在“杏林春”、杭州小姐住在“海棠春”、金陵小姐住在“武陵春”,并以她们住的别馆作为她们的芳名。

咸丰帝住在“敷春堂”,每天游走于各个别馆,享乐无度。长此以往,他身心疲惫,面色枯黄,百病缠身。求医问药时,御医建议他饮用鹿血来壮阳补气,于是他在圆明园内设立了鹿苑,养了100头鹿,每天取鹿血进补。得到了鹿血滋补后,他的荒淫行为更加肆意。

尽管如此,咸丰帝的其他妃子对他的国事忧虑却未表现出任何主动的关切。唯有兰贵人,凭借其聪明才智,察觉到咸丰帝的心理困境。

她凭借女人的直觉,以及日常的细心观察,结合早年积累的经验,为咸丰帝出谋划策,常常给他一些既入情又合理的安慰话语。逐渐地,咸丰帝被她所征服。

兰贵人还真有两手,特别是在为咸丰帝出谋划策方面,她的建议中有一条被认为极为高明——死荐曾国藩。

从各类资料来看,兰贵人与曾国藩并无太多关系,甚至可以说两人素不相识。曾国藩出身于汉族地主家庭,1838年考中进士,之后先后担任翰林院职务。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咸丰帝任命曾国藩为“团练大臣”,负责组织湘军。

湘军的崛起代表着地方性武装的强大力量,虽然它能有效地对抗太平军,但也暗含着对清朝中央权力的巨大挑战。咸丰帝在使用这支地方武装时,内心充满矛盾。

通过阅读奏折,兰贵人对曾国藩的才识和为人有了深刻了解,认为要挽救王朝,就必须依赖地方上的汉族首领及其武装力量。曾国藩作为汉人代表,若能得到重用,便能让在前线奋战的汉族将领感到安心,同时也能展现满汉一体的政治格局。

事后证明,这一举措无疑是成功的。正是湘军的坚决抵抗和关键时刻的反扑,才使得太平天国推翻清朝的计划最终落空。

咸丰帝对兰贵人的智慧大为欣赏,又因她温婉贤淑,对她更加宠爱。很快,他封她为“懿”嫔。圣人有言:嘉言懿行,乃是对妇女言行的最高称赞,最大希望。为了便于走动,咸丰帝将她迁至蓬岛瑶台。

按照清制:皇后以下,一贵妃,二妃,三嫔,四贵人。兰儿又晋升了一级,自是欢喜非常,对皇上的服侍也更加精心周到,咸丰帝几乎天天到蓬岛瑶台夜宿,对懿嫔既钟爱又信任,有时困倦了,臣下送来的奏折也让懿嫔代她“朱批”。没多久,兰贵人怀孕了。时年为咸丰五年,即18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