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读书真的可以改变人生——我的读书故事

真是天公作美,昨天还是大雪纷飞,今天一觉醒来,居然艳阳高照。昨天下午,我和王校长还在讨论今天的天气和展演是否推迟。她说今天一定会出太阳,我也坚信。昨天晚上读书的时候,我读到一句话:教育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艺术,迷恋他人成长的人必会被上天眷顾。我认为,今天这个活动,是一个有意义的活动,一个积福行善的活动,一个影响深远的活动,就像今天的艳阳高照。

今天,我不想讲“腹有诗书气自华”,也不想讲“阅读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更不想面对中国人年平均读书量比较少的残酷现实。

我今天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读书故事。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有电视,但不经常开,闲暇的时候,父母都会各抱一本书看。于是,耳濡目染之中,读书便成了我年少时最大的乐趣。至今我还能回忆起自己七八岁时,一手端碗一手翻书的情景;能回忆起每天早晨,父亲给我提问生字,我用粉笔把三百多平方米的庭院地面写满的壮观景象;能回忆起在作文大赛中所获奖品——一支小小的粉色钢笔的精致模样。

上了初中,功课虽然忙了些,但我总还是能找到闲暇时间看书,哪怕是熬夜,也要把能找到的名家大作读几遍,把哥哥们留下的《大学语文》读几遍。那时最大的苦恼是没有书,而不是没有时间。犹记得初二的一个冬夜,读完《范进中举》,那时的我做梦都想拥有一本《儒林外史》。直到前年重读《范进中举》,我的心像是被什么猛然一击,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十二岁的如饥似渴般读书的少年。于是,我立马从当当网上买了一本。只是此时此景此心情不复当年。不知是年龄使然,还是心情使然,也许是过了黄金阅读期吧,再也找不到当时对书的那种渴望和憧憬。

上了高中,县中旁边不像现在都是各种小吃摊,而是清一色的各种书摊和书店。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周日返校时流连于各种小书摊,书多且便宜,虽大多是盗版的,但并不太影响阅读。《鲁迅全集》《文化苦旅》《围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等大部头书别人买十块钱一本,我往往七块钱左右就能买到。我每周的生活费用,一半用来吃饭,一半用来买书。一学期下来,我宿舍的柜子里、床上堆的都是书。“书非借不能读也。”向我借书、还书便成了同学间交流的最主要途径。真佩服那时自己的记忆力超好,一部厚厚的上、中、下三本,五十多万字的《中华诗词名句鉴赏辞典》,我硬是把它背了下来。厚积而薄发,每周的作文课几乎变成我那个时期上学的唯一精神依托。就在那时,从大量的阅读中,我渐渐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努力奋斗的方向。从古今中外的名人传记中,我汲取了大量正向的能量和向上的力量,不断改变自己,挑战自己,完善自己。我从小性格内向,心理素质极差,当众说话都会双腿打哆嗦。读了古希腊的德摩斯梯尼天天口含石子对着大海练习,终成一代政治家和演说家的故事,我获益良多。每当生活或工作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都会拿德摩斯梯尼的故事来激励自己:一个口吃的人经过努力都能成为演说家,那么健健康康的我们还有什么做不到呢?

书籍给予我的营养远远不止这些。每当人生遇到挑战,生活出现变故,工作遇到麻烦时,我都会静下心来去读书,从书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迎接不断的进步和胜利。

于是,读教学类书籍,初登讲台的我能收到学生的崇拜爱戴和优异成绩的回馈;

读专业类图书,英语基础薄弱的我能登上全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的舞台,成为多年来南阳县区初中英语教师中的第一个,并且能够有幸参与编写全国英语教材;

读教育类书籍,区区一个普通教师能获得国家、省、市、区政府的多项奖励;

读文学类书籍,一个业余写手能在报刊上发表三十余篇作品,曾为市青少年读书创作协会的会长;

读管理类书籍,一个在南阳都能经常迷路的人能在后备校长的竞选台上滔滔不绝,名列前茅;

读有关人生的书,一个缺点众多的人能团结一群志同道合的高素质人才去兴起一所学校,温暖一个群体,开创教育的奇迹。

我只想说一句话,读书真的可以改变人生。

这就是我的读书故事。下次,我很期待,想听听您的读书故事。

(2018年4月,在全校首届阅读文化节开幕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