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思想研究
- 李果
- 16字
- 2025-04-08 21:06:17
第一章 维特根斯坦哲学的“脚手架”
一 何为维特根斯坦哲学的“脚手架”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于1889年4月26日出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从事钢铁生意。[1]维特根斯坦一开始对物理学感兴趣,希望拜物理学家玻尔兹曼(Boltzmann)为师,但因玻尔兹曼的自杀而未能如愿。后来维特根斯坦前往德国柏林学习机械工程,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维特根斯坦对数学基础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此期间,他阅读了罗素和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以及弗雷格的《算术基础》等著作,之后便前往拜访弗雷格;在弗雷格的建议下,维特根斯坦前往剑桥向罗素求学。
之后一战爆发,维特根斯坦决定参军;在战争这种极端的情况下,他的思想也得到激发。维特根斯坦在战争中写出了《1914—1916年笔记》等著作,这些著作逐渐构成了其早期哲学的一些基本思想。1918年,维特根斯坦在其叔父保尔·维特根斯坦家中写成了《逻辑哲学论》一书。
虽然一般研究认为,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的转向比较明显:他早期追求逻辑上充分分析的完美语言,后期则认为自然语言或者日常语言十分完备;就这一点而言,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转变的确很大。但对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的哲学观点及其来源进行厘清后,我们可以看出:维氏一开始就比较清楚科学理论对于生活的困惑鞭长莫及,正是从这个角度,维特根斯坦逐渐区分了科学与生活以及科学研究与哲学研究等不同领域。
这种观点在瑞·蒙克(Ray Monk)的《如何阅读维特根斯坦》一书中也有印证。蒙克认为,从1929年直到1951年去世,维特根斯坦捣鼓出了一种前无古人的哲学方法。这种哲学做法试图坚持他在《逻辑哲学论》(Tractatus)中的洞见,即哲学不可能(cannot)是科学或者类似于科学的任何东西。[2]而安东尼·肯尼(Anthony Kenny)在比较了蒯因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后指出:蒯因及其追随者仍坚持科学和哲学有着一定程度的连续性;而对维特根斯坦来说,科学和哲学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活动。维特根斯坦认为科学与信息和解释有关,而哲学与描述和理解相关。而这种区分为维特根斯坦一生所坚持。[3]
科学研究与哲学工作的原则性区分得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的主要观点以及其哲学观的发展;同时,这种脚手架式的指导原则也对我们看待语言游戏以及语言游戏的演变有着重要的作用。要理解维特根斯坦的这种区分,我们仍然有必要将他前期的一些主要观点和困难做出相应的介绍,正如维特根斯坦自己声称的,只有将《逻辑哲学论》中的思想作为背景,我们才能正当地理解他的后期思想[4]。同理,对于维特根斯坦有关科学研究与哲学研究之间的区分这种思想,我们也有必要结合其前期的哲学观点进行理解。